刚才,省民政厅通报了近期全省灾害和救灾情况,对下一阶段工作作了安排,省气象局预测和分析了近期气象情况,海西州、海北州、海南州同德县政府就各地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开展情况作了大会发言,很有针对性,我都同意。下面,我就做好当前全省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再讲三点意见。
第一,充分认识做好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重要性
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多次就做好当前防灾救灾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召开的东西部扶贫协作座谈会上和在河北唐山市调研考察期间,就做好当前防汛抗洪抢险救灾工作发表重要讲话,在宁夏考察时强调当前防汛抗洪抢险救灾形式非常严峻、任务非常繁重,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要靠前指挥,各有关地区、部门和单位要各司其责,从防汛责任落实、监测预报预警、避险撤离转移、防洪工作调度、山洪灾害防御、城市防洪排涝、险情巡查抢护、部门协调配合等方面,全力做好防汛抗洪抢险救灾工作;在河北唐山调研考察时又强调防灾减灾救灾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事关社会和谐稳定,是衡量执政党领导力、检验政府执行力、评判国家动员力、体现民族凝聚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要把防汛抗洪救灾工作作为重大任务,把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首位,绷紧防大汛、抗大洪、抢大险、救大灾这根弦,进一步强化措施,落实责任。李克强总理在全国防汛工作专题会议上强调目前汛情形势仍十分复杂,要把困难估计得更充分,进一步逐级夯实责任,绷紧安全弦,切实防止和减少因灾人员伤亡,坚决打赢这场攻坚战。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把人员伤亡是否降到最低、重要堤防和水库是否安全度汛、受灾群众是否得到妥善安置作为衡量抗洪抢险工作的最终标准,加强统筹协调,调动各方面力量,持续不懈抓好抗洪避险和安置重建等工作,并实事求是地及时回应社会关切。习近平总书记等中央领导的重要讲话是在科学分析我国灾害形势的基础上,对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提出的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思想深刻、内涵丰富,是今后一个时期我国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根本遵循,也是做好当前防汛抗洪救灾工作的指针。近期,王国生书记、郝鹏省长分别就做好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8月25日,郝鹏省长在省政府党组扩大会议上强调要认真做好防汛抗洪抢险工作,及时组织受洪水、泥石流、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威胁的群众转移避险,妥善安排受灾群众的秋冬生活,抓紧灾后生产恢复工作。分管领导要重视,各地也要守土有责、尽责履职。国土、水利、民政、卫生、交通、应急等部门要各负其责、各尽其职,领导干部要高度重视、靠前指挥,尤其是要做好学校、医院、公共场所等各个部位、各个环节的排查检查工作,确保不出事,切实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各地、各有关部门要认真学习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的指示批示精神,进一步加强工作的主动性,增强做好防灾救灾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全力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第二,清醒认识当前防灾减灾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
今年全省入汛早,部分地区受极端天气影响,引发的雷暴、山洪、泥石流等灾害多发频发,对群众生产生活秩序造成了很大影响。群众生命财产受到损失。特别是8月份以来,我省强对流天气多发频发,呈现多年少有、多地齐发态势,海北、海南、海西东部、西宁、海东等地先后出现大到暴雨、短时强降水引发的山洪地质灾害,门源、湟源、同德、西宁、大通出现冰雹灾害,造成人员伤亡和群众住房、农田、水利、交通及通信设施损毁。截至8月31日,全省7个市(州)29个县(市、区、行委)132个乡(镇)超过20万人受灾,因灾死亡3人,紧急转移安置734人,直接经济损失6.74亿元。此轮三次集中强降雨天气过程呈现出突发性强、降水量大、同一地区集中多轮叠加、致灾性强等特点,因极端天气造成各类灾害已经对我省经济社会正常生产生活秩序造成较大影响。海北州门源县在“1•21”地震后,各项基础设施恢复建设正有序进行,但此次强降雨造成的雹灾对新建农房、水利、公共服务等基础设施再次造成重大损毁,灾害叠加,损失严重。进入9月份,预计全省降水天气过程较多,大部分地区强对流天气发生概率较大,容易出现暴雨、洪涝、雷电大风、冰雹和泥石流、山体滑坡等次生灾害,因反复降水引发山洪、泥石流、山体滑坡等灾害风险更加凸显,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形势仍然十分严峻,任务十分繁重。
对此,省委、省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组织督导检查,加强工作指导;受灾地区各级政府认真履职,全力应对,切实保障了受灾群众基本生产生活,最大限度减少了灾害损失。但从省气象部门预测分析的情况看,近期我省降水局地性特征明显,降水分布不均,主要以短时强降水为主,部分时段雨强较大,造成山洪、泥石流、山体滑坡等灾害的可能性较大,全省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形势仍然复杂严峻。
从全省防灾救灾工作督导检查的情况看,有些工作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部分地区党委政府对当前防灾减灾救灾所面临的严峻形势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仅限一般性安排;个别地区因县、乡换届选举,防灾减灾救灾各项工作出现“管理真空”和“缺位”现象;有些地区对一些河道施工点、渣料场、尾料库等排查还不够彻底,还存在排查“盲点”;在一些地质灾害隐患点,虽然进行了群众避险转移和监测预警,但综合治理工作还相对滞后,没有从根本上消除隐患;有些地区灾后基础设施恢复建设推进力度不够,存在等、靠现象,各项资金投入不足,拨付还不够及时,影响到灾后恢复建设整体进度;基层群众防灾减灾意识不强,应急避险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对此,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坚决克服麻痹心理和侥幸思想,把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首位,绷紧防大汛、抗大洪、抢大险、救大灾这根弦,进一步加强组织协调,强化措施,落实责任,切实把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抓紧、抓细、抓实,确保防灾救灾工作有序有力开展。
第三,扎实有效做好防灾减灾救灾各项工作
(一)切实强化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各地、各部门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把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摆在突出位置专题安排部署,筑牢“责任堤坝”。要对防灾减灾救灾工作进行再部署、再安排,实行领导干部包区包片负责制,严明救灾工作纪律,层层传导压力和责任,全力做好防灾减灾救灾各项工作。各级政府主要领导要深入灾区一线,靠前指挥,协调好人力、物力、财力,切实解决当前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各地要掌握极端天气情况下突发山洪、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形式特点,对灾害隐患要心中有数,做到第一时间了解掌握隐患苗头和动态,科学预测可能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采取措施,果断处置,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最大限度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
(二)切实做好应急值守工作。各地、各有关部门要严格落实领导带班、24小时值班和重要情况报告制度,确保信息畅通、应对有序。要切实做好强降雨、雷电、冰雹、风暴、山洪、地质灾害、河流水情及其他次生灾害的监测预报预警工作,努力提高预报的精准率。要根据气象监测预警信息,依托乡村灾害信息员、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员和山洪预警系统、微信、气象短信等服务管理手段,第一时间发布灾害预警信息,做到预警到村、到户、到人,切实解决预警信息“最后一公里”问题,做到提前细化应急处置措施,提前组织受威胁群众疏散转移,有效组织防灾减灾和救援工作。省政府应急办和省减灾办要加强对各地各有关部门应急值班的检查,确保相关制度落到实处。
(三)切实排查整治各类安全隐患。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要在总结分析前期防灾减灾工作的基础上,对重点环节、重点部位隐患排查工作进行再次检查、整改和落实。特别是加强对农村排水、河(沟)道、排洪设施、公路旁的地质灾害风险点、旅游景区、秋季草场放牧点、农牧区危房的隐患排查,对发现的薄弱环节和隐患,要立即进行整改、消除,对不能立即消除风险的灾害隐患点,要切实细化、实化人员转移避险方案,做到预警到乡、警示到村、责任到人,有险要及时转移疏散,绝不允许因险情应对不力造成人员伤亡。要切实加强安全管控措施,做到手段科学、措施到位、不留死角,扎实做好防御灾害的各项准备,严防灾害及次生灾害发生,确保人员安全。
(四)切实做好防灾减灾宣传工作。各级政府和各部门要主动做好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工作,让社会公众及时了解灾情和政府防灾救灾工作进展、措施,以及受灾群众生产自救等情况。特别要针对山洪、泥石流、山体滑坡等突发性灾害,向中小学生、社区居民、务工人员、工矿企业职工等宣传普及灾害风险知识以及自救互救、避险逃生等技能。要加强社会层面的管控,密切关注舆情动态,一旦发生灾情,政府要主动发声,做好舆情引导和稳定人心工作,及时准确发布灾情和救灾工作动态信息,坚决防止不必要的恐慌。
(五)切实做好灾情核查评估工作。受灾地区各级政府要牢固树立底线意识,加强业务指导,规范报灾程序,认真做好查灾、核灾、报灾工作,不能层层转报,要沉下去,认真核查,实事求是,指导好各地做好防灾救灾各项工作。要做到重心下移,关口前移,第一时间掌握气象、汛情动态,扎实开展灾情调查核实工作,坚决按程序办事,用实事说话,严格执行基层灾情统计和信息报送制度,做到口径一致、无缝对接,防止出现谎报、瞒报、漏报和迟报情况,确保灾情数据及时准确、内容详实,为各级政府决策部署救灾工作提供有力支撑。省政府应急办、省减灾办和各有关部门要把各地开展救灾和恢复建设工作作为信息报送的重点,及时报告工作进度和存在的困难。
(六)切实做好灾后恢复建设工作。受灾地区各级政府要坚持防抗救并举,精心组织,周密安排,按照“分级负责,相互协同”的原则,加大各级救灾资金投入,全力做好各项灾后恢复建设工作。要通过政府扶持、灾害保险、邻里互助、危旧房改造、易地搬迁和社会捐助等多种途径,加快灾毁民房恢复建设工作,确保灾区倒房重建按时完工,力争入冬前搬入新居;要对合作社、种植大户、家庭农牧场受损的大棚、畜棚、草场给予补贴和补助,做好灾后保险查勘理赔工作;要对灾毁的交通基础设施进行抢修抢通,保障道路畅通;要进一步做好损毁水利设施的除险加固和修复工作,确保安全度汛。各有关部门要积极向国家有关部委争取灾后恢复建设项目和资金,争取更多政策支持和倾斜,突出重点,确保灾后恢复建设各项工作高效有序开展,尽早恢复受灾地区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
同志们,当前正值秋初,天气逐渐转凉,受灾群众转移安置和灾后恢复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把思想统一到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上来,积极主动做好防灾减灾救灾各项工作,尽快恢复受灾群众生产秩序,妥善安排受灾群众秋冬生活
- 资料查询
-
在全省防灾减灾救灾工作视频会议上的讲话
时间:2016-09-10 浏览次数:22115刚才,省民政厅通报了近期全省灾害和救灾情况,对下一阶段工作作了安排,省气象局预测和分析了近期气象情况,海西州、海北州、海南州同德县......
扫一扫在手机端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