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部:
今年以来,我省部分地区发生了严重的干旱、洪涝、冰雹、低温冷冻、地下渗水、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给灾区群众的生产和生活造成了严重困难。1—6月份,全省大部分地区无有效降水,降水量较历年同期偏少,气温持续偏高,海东、西宁、黄南等地区平均气温与历年同期相比偏高1.1至2.8C°, 省内主要河流来水量锐减,使海东、西宁、海西等地农业区出现了旱情,对农作物的出苗生长造成了一定影响,牧草普遍推迟返青一个多月。进入6月,牧业区干旱有所缓解,但农业区的农作物正处在抽花孕穗的关键时刻,又遇持续高温天气,大片农作物枯死,一些山区人畜饮水发生困难。6月中下旬以来,全省有21个县的部分地区多次发生冰雹和洪水灾害,损失惨重,洪水灾害造成房屋倒塌,人畜伤亡,大片农田淹没,村庄被冲;冰雹灾害造成大片农田颗粒无收。另外,在一些地区还发生了低温霜冻,农作物病虫害、地下渗水、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
据统计,截至6月30日,全省共有29个县(市、区)的146万人受灾,成灾116万人。因灾死亡8人。农作物受灾面积19.3万公顷。成灾15.4万公顷,其中绝收9.1万公顷。草原受旱灾面积33.2万公顷,草原成灾面积15.8万公顷。使46万人和 170万头(只、匹)牲畜出现饮水困难。因灾死亡牲畜84.3万头(只、匹),损毁房屋1.42万间,其中倒塌0.6万间,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2.13亿元。
今年上半年灾情的特点是:一是灾害种类多,发生频率高。各种自然灾害诸如旱、雹、霜冻、山体滑坡等频繁发生,特别是进入6月份以后尤为频繁。
二是灾害多发生在贫困地区和连灾区。如民和、乐都、互助,共和、门源、都兰、乌兰、天竣、德令哈、玛多县的部分地区已连续三年遭受干旱和冰雹灾害。
三是灾害带有很大的毁灭性。特别是6月17日以来,玉树地区连续出现的强雨雪天气,最大冰雹直径达到了23毫米,最大降水量达到36.3毫米, 积雪深度达10厘米以上。据清水河气象站气象灾害监测统计记载,5月下旬至6月下旬,总降水量达205.9毫米,与历年同期降水偏高140%, 是近40年以来最大的一次。造成扎曲河沿线、清水河、珍秦以及扎朵镇、杂朵乡等发生了严重的洪涝灾害,造成部分农牧民房屋倒塌、路段冲毁、桥梁冲断。据统计,截至6月26日,仅称多县有9442 户,43448人受灾,157户的群众的471间房屋倒塌,1564户群众的4692间房屋被损坏,形成危房。造成部分公路交通中断,尤其是直扎公路水毁路基2处、900米;路基土方14000立方米;塌方及泥石流17处;灾区村级公路冲毁路基97 处、39公里;冲毁桥头引道12处、240米;冲毁水泥管涵8道;淹没扎朵夏河3号桥施工工地;冲走水泥20吨及部分施工工具。赛河工作站部分路段山体滑坡,交通堵塞,该段输电线路严重受损,通讯中断。称赛公路多处塌方,交通中断。歇武镇阿卓茸巴出现了山地滑坡,通往莫然、唐卡等社的公路中断。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超过亿元。
灾害发生后,省委、省政府领导多次深入灾区调查了解灾情,指导并组织有关部门迅速开展抗灾救灾工作。截至目前,全省累计投入救灾资金6000余万元,其中,中央补助2700万元,省级安排1000万元,地方安排2300万元。下拨重建资金1600余万元,调运救灾帐篷3000顶,救灾棉被褥3000套。春荒救灾资金全部发放到灾民手中,累计救助灾民84万人,较好地保障了灾区群众的基本生活,缓解了灾区群众的生活困难和住房困难。
去年的灾情集中反映在今年春夏荒期间灾区群众的生活安排上,加之今年一些地区重复受灾,贫困基数大,灾民自我救助能力弱,致使我省救灾救济任务十分繁重,救灾救济工作压力很大。目前主要存在以下困难:
一是口粮短缺。据调查,目前全省有96万灾民口粮短缺,其中已有部分群众出现断粮情况,缺口粮5760万公斤,折价11520万元。
二是群众缺水困难。据调查统计,全省有46万群众存在缺水困难,需资金460万元。
三是部分群众住房困难。由于去年因灾损毁的房屋和今年因灾损毁的2800户特重灾民的1.62万间住房急需重建,需重建资金2800万元。救灾帐篷2000顶。
以上共需救助资金14780万元。我省计划省级财政安排解决1000万元,通过各级政府多方筹措及群众生产自救解决5000 万元。尚有资金缺口8780万元及救灾帐篷2000顶,恳请国家帮助解决。
二○○七年七月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