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要闻

青海省以“四个坚持”为抓手着力推动社会救助工作提质增效全面发展

时间:2022-04-24  [要情045]   来源:办公室   作者:贾仁前  浏览次数:14527
  2021年,青海省民政厅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对社会救助工作作出的一系列决策部署,以“保基本、兜底线、救急难、可持续”为总体思路,健全长效机制,加大工作投入,深化改革创新,不断织密扎牢兜底保障网,持续增强困难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2021年,青海省民政厅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对社会救助工作作出的一系列决策部署,以“保基本、兜底线、救急难、可持续”为总体思路,健全长效机制,加大工作投入,深化改革创新,不断织密扎牢兜底保障网,持续增强困难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全年全省共纳入城乡低保对象33.86万人、特困供养对象1.67万人,临时救助25.16万人次,支出救助资金31亿元。
  一、坚持资源整合,全面助力乡村振兴战略落地落细。坚决扛起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任务的重大政治责任,聚焦目标任务,聚焦民政职责,强化责任落实,及时研究成立领导机构,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制定下发工作方案,并召开专题会议进行安排部署,深入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全面落实各项救助政策,深入开展低收入家庭对象监测和救助帮扶工作,全年核定低保边缘和支出型对象27.84万人次,新增农村低保对象3.93万人,临时救助农村困难对象16.6万人,牢牢守住了防止规模性返贫底线,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展现了民政作为。
  二、坚持统筹谋划,着力推动社会救助改革创新发展。深入贯彻《青海省关于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的实施方案》,配套出台《关于贯彻落实〈青海省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实施方案〉若干措施》等文件,深化临时救助“放管服”改革,统筹推进服务类社会救助、党建+社会救助、异地申办低保、困难群众多维贫困认定评估及救助帮扶、设立村(社区)社会救助协理员、完善流浪乞讨救助制度创新试点等9项改革试点工作。组织召开省级社会救助工作领导小组会、全省“物质+服务”社会救助改革试点现场观摩会,扎实推动改革完善社会救助任务具体化实践化。国务院办公厅以《青海推动临时救助“提质增效”为困难群众兜牢基本生活底线》刊发信息,在全国推广交流。
  三、坚持转变作风,大力解决社会救助堵点难点问题。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引领,以“我为群众办实事”为载体,聚焦难点热点问题和重点改革事项,创新方式方法,持续转变工作作风,坚持厅级领导带队调研、业务处室分片包干、随机抽查督导、致局长一封信等工作法,积极探索创新社会救助领域深化改革相关举措,不断推动社会救助工作高质量发展。去年以来,厅级领导率队多次深入全省各地调研社会救助工作,梳理突出问题154个、整改落实154个,调研督导发现问题73个、整改落实73个,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306件。
  四、坚持因地制宜,实现救助政策创新创制有新突破。结合省情实际,修订完善《青海省特困人员认定办法》《青海省最低生活保障审核确认办法》,将5类以上地区55到59周岁的老年人和年满18周岁仍在接受大学教育的困难人员纳入特困范围,将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资金列为不计入低保对象家庭收入项目,低保制度由以往的“按户施保”变成“按户保”和“按人保”相结合,救助范围进一步扩大。政策出台以来,新增农村低保对象2.54万人。同时,统一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农村低保增幅首次高于城市3个百分点,城乡低保标准差距进一步缩小,困难群众收入持续提升。
 
编审:朱彦清 编辑:霍艳珺 供稿:贾仁前


扫一扫在手机端打开当前页
相关链接上方广告
相关链接
青海新闻网 中央电视台CCTV 中华慈善网 新华网 青海新闻网 青海人民政府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Copyright 青海民政信息网-主办单位:青海省民政厅办公室 mzt.qinghai.gov.cn Reserved. | 青ICP备05001072号-8
信息中心:0971-6166130 政府网站标识码:6300000040
2006-2022 mzt.qinghai.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信息中心】
青公网安备 63010402000208号

党政机关
青海民政公众号
党政机关<标识>
网站找错
民政通办小程序
政府网站<找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