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县动态

【海南州】回顾2021年,海南州民政工作可圈可点

时间:2022-03-16   来源:办公室   作者:海南州民政局  浏览次数:7946
  春风和煦,未来可期。回望2021年,海南民政系统坚持以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主动顺应省州委、政府和省民政厅的工作部署,自觉践行“三聚三基”职责使命和“好不好”的重大要求,以惠民生、暖民心为担当,筑牢了“兜”的底线,夯实了“保”的基础;以不负韶华、只争朝夕的干劲展现了新担当、彰显了新作为,这不仅是民政凝心聚力的一年,也是民政砥砺前行的一年,还是民政精益求精的一年,更是民政创先争优的一年......
  春风和煦,未来可期。回望2021年,海南民政系统坚持以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主动顺应省州委、政府和省民政厅的工作部署,自觉践行“三聚三基”职责使命和“好不好”的重大要求,以惠民生、暖民心为担当,筑牢了“兜”的底线,夯实了“保”的基础;以不负韶华、只争朝夕的干劲展现了新担当、彰显了新作为,这不仅是民政凝心聚力的一年,也是民政砥砺前行的一年,还是民政精益求精的一年,更是民政创先争优的一年。
  临时救助篇
坚定不移做好群众“急难事”
  共和县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党史学习教育,聚焦困难群众急难愁盼,不断加大临时救助力度,畅通社会救助“绿色通道”,确保救助政策落实更有力、兜底保障更稳固、服务群众更暖心。一是高位推动临时救助。成立县级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工作领导小组,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积极协调各乡镇、各部门参与临时救助,并由县政府每季度召开专题会议听取和研究社会救助工作情况,及时研究解决急难个案,全面形成政府领导、民政牵头、乡镇部门配合、社会力量参与的临时救助工作格局。二是高效推进救助落地。建立“救急难”对象主动发现机制,严格实行乡镇每月受理当月办结、县乡村三级季度联查制度,“一事一议”和乡镇备用金制度,全年通过主动救助的人数占临时救助总数的26.8%。同时,严格按照相关要求,细化对象类别,完善分级审批,优化办理流程,实施“资金+实物”多样化、多层次的临时救助。三是高质提升救助能力。在全面推行急难型、支出型分类救助机制,突出“马上办,简化办,现行办”工作理念的基础上,积极实施政府购买社会救助经办服务,持续增强基层工作力量,并通过落实工作经费3.5至5万元,举办社会救助专题培训,印发民政惠民政策汇编,汉藏双语走访宣讲等方式,有效确保了救助经办服务不断向困难群体延伸。
儿童福利篇
着力构建未保体系“避风港”
  兴海县坚持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来重视和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始终突出重点、狠抓落实、整体推进、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切实有效地维护了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一是在实现村,社区居委会统建“儿童之家”全覆盖和稳步推进建立三级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机制的基础上,将民政协理员和儿童主任合并为1人,并采取走访入户对重点关注儿童的基本生活、就学、医疗保障、心理健康、监护人监护情况等全面摸排评估,健全档案和台账,及时发现解决儿童关爱工作中的突出问题,不断提升未成年人基本保障水平。二是大力实施“孤儿医疗康复明天计划”项目,为散居孤儿开展了包括常规体格检查、内外科检查、听力视力、血常规、彩超、心电图、胸部CT等项目的体检活动。同时,积极协调各乡镇民政办,结合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保护“政策宣讲进村(居)活动”,广泛宣传“明天计划”相关政策,切实提高了政策知晓率。三是着力打造儿童福利机构“亲情民政”窗口,提出了二线围着一线转,工作围着孩子转的“一线工作法”和采取贴近服务、细致服务、亲情服务的工作方式,让孤残儿童享受到无微不至的照顾,专业科学的医疗、正规传统教育、和风细雨的关爱,并且最终顺利回归社会。四是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做到用制度来约束人,用制度来抓安全。坚持把严格消防、安全和卫生管理作为突破口,抓重点促难点,力求确保不发生人身安全事故、确保不发生消防安全事故、确保不发生饮食事故安全的“三确保”。
养老服务篇
倾心打造养老服务“幸福湾”
  贵德县始终坚持以提高老年人生活服务质量为着力点,以实现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为目标,持续推进以居家养老为核心、机构养老为依托、社会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一是补齐养老短板,夯实服务基础。坚持把加强养老服务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提升保障服务能力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持续加大养老服务设施建设项目和能力提升工程,相继建成河西、温泉敬老院,社会福利中心1所,荣誉军人休养院及常牧、古城、林荫等7所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同时,采取政府扶持、社会参与的投资模式,实施了贵德县养老养生示范基地项目和贵德县温泉医疗健康养老中心项目。二创新服务理念,提升服务品质。按照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居家服务与机构服务相统一的要求,走多元化的养老服务新路子。对自愿到敬老院的困难老人,采取集中供养的服务方式;对农牧区分散特困老人,采取由亲属、近邻照顾代养的方式;对城镇困难老人,采取政府向社会购买城镇社区养老服务办式;对社区老人养老服务工作,采取委托经营的方式,有效解决了困难老人的养老问题。四是坚持监管并举,推动高效服务。把加强监督管理作为提升行业服务能力的一项基础工作,组织相关部门对民政养老服务机构不定期开展安全生产及疫情防控专项整治检查活动,对检查出的问题限期整改,做到养老领域安全生产存量隐患全部清零,增量隐患动态清零。同时,以补齐专业化服务短板为着力点,采取委派和院内自行培养的方式,加强职业资格培训,有效提升了养老护理人员的职业素养和服务水平。
社会救助篇
持续筑牢社会救助“兜底网”
  贵南县积极探索完善救助制度、创新体制机制、优化管理服务的有效路径和政策措施,将社会救助与基层党组织建设、社会治理有机结合,构建起主动发现、精准救助、应救尽救、无缝衔接的“党建+社会救助”模式。一是建立党组织领导下的城乡基层网格化治理体系,实现精准救助。健全党员干部结对帮扶、到贫困群众家中报到制度,在全县75个行政村,9个社区,广泛吸收村(社区)党员、社区报到党员、村警、村医、教师、志愿者等各行业1700余名党员干部为网格员,并依托乡镇社区党组织,建立以乡镇为单元的一级网格6个,以村(社区)为单元的二级网格84个,以组为单元的三级网格486个,全面形成了社会救助三级网格体系,并采取一季度走廊入户一次的方式,开展了低保人员、留守儿童、孤寡老人的心理疏导、资源链接、能力提升等社区服务。二是建立完善党员直接联系服务困难群众机制,实现高效救助。在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设置社会救助服务点,由党员干部担任社会救助协理员,负责协调处理社会救助工作事项,服务窗口实行首问负责制,对困难群众社会救助需求及时受理,限期办结。各村(社区)将走访、发现需要救助的困难群众列为村(社区)组织的重要工作内容,建立了党员联户制度,主动开展了认领微心愿、兑现承诺、送温暖、为民办实事等活动,切实增强了困难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三是深入开展“五必到五必访”、社会救助志愿服务活动。深入持续开展“四进四联四帮”活动,坚持选派机关、企事业单位优秀年轻干部驻村开展“结对连心”帮扶工作,实现党员直接联系帮扶农村困难群众全覆盖。推进在职党员进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困难群众家中报到常态化,组织机关、企事业单位968名党员到现居住地社区报到,积极参与城市社区治理,帮助城乡困难群众解困脱困,为各类组织、各类群体提供高效优质服务。在75个村和9个社区党组织中普遍开展“五必到五必访”活动,详细了解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并以村党组织为核心,以网格员为主体,引导志愿服务组织、社会爱心人士积极参与开展以扶贫济困志愿服务,汇聚社会资源、帮扶困难群众、保护弱势群体、传递社会关爱为主要内容的“六送”活动。
社会事务篇
稳步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惠民生”
  同德县以“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的工作理念,充分发挥民政工作构建和谐社会的“助推器”作用,抓实干、促民生,积极改进民政事务管理服务方式,稳步推动社会行政事务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一是坚持规范行政,婚姻登记有序进行。在完成婚姻档案历史数据补录和历年档案资料整理移交工作的基础上,全面取消乡镇婚姻登记职能,并进一明确县级民政部门婚姻登记主体责任,整合利用现有资源,及时在县政务服务中心设立婚姻登记室,为实现“全州通办”和“省内通办”的婚姻登记精准化、信息化服务创造了有利条件。二是坚持补齐短板,殡葬改革逐步深入。积极将基本殡葬服务补贴和节地生态安葬奖补分级承担资金,全部纳入财政预算,稳定保障惠民生态殡葬政策的实施。共发放节地生态安葬奖补资金57万元,发放惠民殡葬资金5.25万元。争取投资1180万元,建成同德县殡仪馆、同德县香池寺殡仪馆火化炉环保改造项目,保障了群众丧葬需求。以基层党训班和各类会议为契机,大力倡导文明节俭治丧、节地生态安葬、绿色低碳祭扫,大力营造移风易俗良好氛围,大力倡树绿色文明殡葬新风尚。三是坚持完善制度,巡查救助扎实开展。建立完善流浪乞讨救助管理机制,持续加强巡查力度,认真开展“寒冬送温暖”活动,并实行24小时接待值班制度。全年,实施站内救助1人,站外救助17人,救助资金1万元。同时,全力推进源头治理行动,建立“易走失人员信息台账”,录入系统47人,积极为后期救助走失人员提供便利。


扫一扫在手机端打开当前页
相关链接上方广告
相关链接
青海新闻网 中央电视台CCTV 中华慈善网 新华网 青海新闻网 青海人民政府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Copyright 青海民政信息网-主办单位:青海省民政厅办公室 mzt.qinghai.gov.cn Reserved. | 青ICP备05001072号-8
信息中心:0971-6166130 政府网站标识码:6300000040
2006-2022 mzt.qinghai.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信息中心】
青公网安备 63010402000208号

党政机关
青海民政公众号
党政机关<标识>
网站找错
民政通办小程序
政府网站<找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