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县动态

西宁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精神切实做好当前抗灾救灾增收工作

时间:2000-09-01   作者:要情 [052]  浏览次数:14705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切实做好当前抗灾救灾工作的通知》和全省抗灾救灾增收工作电话会议精神,西宁市委、市政府目前发出通知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站在全局的、政治的高度来认识抗灾救灾。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切实做好当前抗灾救灾工作的通知》和全省抗灾救灾增收工作电话会议精神,西宁市委、市政府目前发出通知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站在全局的、政治的高度来认识抗灾救灾,增加农民收入的重大意义,把抗灾救灾增收工作作为今后一段时间农业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认真研究,周密部署,抓紧落实。
  一、要立足于防灾抗灾,继续加强农作物后期田间管理,重点放在浅脑山地区,放在农作物长势较好及拆种的晚田作物上,运用适用技术努力提高农产品质量,同时超前做好防雹、防汛、防病虫害工作,防止发生新的损失,力保脑山增产,争取浅山应收尽收,切实抓好秋收打碾,尽量增加机收机脱面积,减少收割、拉运、打碾过程中的损失。组织好群众性选留种工作。种子部门要对缺种情况认真进行调查摸底,及早安排购种工作,尽最大努力弥补缺口。河湟温暖灌区要扩大复种面积,提高复种效益,重点抓好川水地区的复种生产。林业生产要利用秋季雨水较多的有利时机,搞好今年的提前整地和秋季造林工作。总结今年退耕还林(草)工作经验,查找问题,改进措施,做好林(草)的管护工作。畜牧业生产要突出抓好育肥出栏和疫病防治,把牲畜出栏和畜产品销售工作作为事关畜牧业增产、农民增收的关键措施来抓。广泛动员和组织群众采取各种形式加大销售,增加收入。各级畜牧部门和县乡(镇)干部要深入基层,指导生产,搞好服务。同时要采取得力措施,确保牲畜安全越冬。
  二、狠抓落实,增加非农业收入。农民增收的关键不在农业内部而在农业之外。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村镇建设是增加农民收入、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重要途径。要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扩大生产,提高经济效益。要尽快启动已建项目和停产、半停产企业的生产,扩大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吸纳能力。乡镇企业要主动适应市场,围绕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农畜产品加工、运销型龙头企业走产业化发展的路子。积极组织农民开展运销、加工、商贸、旅游、服务等多种经营生产,增加非农业收入。
  三、进一步加大劳务输出,开辟新的创收门路。要广泛发动干部群众和农村中的能工巧匠,全方位开展对外联系劳务业务,及时组织剩余劳动力外出从事修路、建筑、打井机、装卸搬运等多种季节性、临时性劳务生产。县(区)、乡(镇)两级政府要指定专人负责此项工作,把任务落实到村户,力争实现每户再输出1─2个劳力,全市再输出10万人的目标。
  四、突出抓好水利工程建设。要立足于农业生产和生态建设的长远发展,抓好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一要抓好在建项目的进度和质量,尽可能安排本地区农村劳动力参加工程劳务。二要立足长远,积极争取一些对全市农村经济和生态建设具有带动作用的项目。目前,要重点做好大通元山水库和湟中盘道水库的前期论证、立项工作。三要抓好老灌区改造配套工程建设,重点解决大通县中岭水库灌区、湟源县南山灌区的田间配套等工程。四要加快人畜饮水工程建设步伐,切实解决好人畜饮水问题。在抓好各项工程建设的同时,要高度重视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努力降低成本,增加农业的综合效益。
  五、加强农民科技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农民的增收技能。要根据群众在抗灾救灾中缺科技、缺技能的实际,把加强科技培训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统筹安排,加强指导,引导群众学习市场经济知识、种养业实用技术,提供各种致富的信息,进一步提高农民发展特色农业、加工业及其它劳务生产的技能和本领,靠科技增收,靠科技抗灾救灾。
  六、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切实减轻农民负担。要牢固树立减负就是增收的观念。各地要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市关于减轻农民负担的各项规定,农民承担的合理负担要严格控制在上年人均收入的5%以内,不得超过1997年的预算额,三年不变。要做好执法检查工作,严肃查处随意加重农民负担的行为。严禁“三乱”现象发生,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同时,要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实事求是地做好减免重灾户、困难户的农业税和“三提五统”工作,让群众从政策上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心和爱护。



扫一扫在手机端打开当前页
相关链接上方广告
相关链接
青海新闻网 中央电视台CCTV 中华慈善网 新华网 青海新闻网 青海人民政府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Copyright 青海民政信息网-主办单位:青海省民政厅办公室 mzt.qinghai.gov.cn Reserved. | 青ICP备05001072号-8
信息中心:0971-6166130 政府网站标识码:6300000040
2006-2022 mzt.qinghai.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信息中心】
青公网安备 63010402000208号

党政机关
青海民政公众号
党政机关<标识>
网站找错
民政通办小程序
政府网站<找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