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青海省当前救灾救济工作情况的报告

时间:2000-04-16   作者:青民发 [067]  浏览次数:16753
  自1998 年以来,我省连续三年遭受了以特大干旱为主的各种自然灾害。在国家民政部的大力支持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救灾救济工作进展顺利,大灾之年保障了灾民群众的基本生活。

  自1998 年以来,我省连续三年遭受了以特大干旱为主的各种自然灾害。在国家民政部的大力支持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救灾救济工作进展顺利,大灾之年保障了灾民群众的基本生活。
一、99年救灾工作
1999年我省遭受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历史上最为严重的特大干旱,全省近80%的农田受灾,大面积农作物因灾损失严重,全省粮食总产量为87.5万吨,人均产粮172公斤,比上年减少30%。最为严重的县平均减产达到40%以上,个别重灾乡和重灾村减产达到70%以上。重灾造成全省150余万群众需要国家救济。其中特重灾民68万人,重灾民54万人;较重灾民28万人。需要救济的灾民总数接近农牧民总人口的40%。其中68万特重灾民因灾需要常年救济。
针对全省严重的灾情,我省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救灾救济工作,对救灾救济工作同其了经济工作一样同安排、同部署,同检查。多次听取救灾救济工作专题汇报,研究解决存在的困难,协调民政、财政和粮食等部门共同做好救灾粮供应和调运工作。二是在大量调查和分析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了《青海省1999年至2000年救灾工作(灾民生活安排)预案》,并在具体工作中认真贯彻实施,使救灾救济工作有计划、有目的、按步骤进行。三是各级民政部门深入灾区第一线,全面、真实地掌握灾区的实际情况,省掌握到县,州(地、市)掌握到乡,县(区)掌握到村,乡镇掌握到户,对灾情程度、灾民数量和困难做到了底子清,情况明,保证实施有效救济。四是各级政府大量动员和广泛发动灾民开展生产自救,通过邻里相助,山川互济、亲友互帮等措施,要求群众采取借、贷、赊、欠等办法,千方百计,渡过难关。五是充分发挥已经建成的救灾扶贫互助“双储会”的作用,全省320余个双储会为重灾民借出粮食1000余万公斤,粮食100余万公斤。六是加大各级政府对救灾救济工作的投入,目前,省级财政为春荒投入达100余万元,地方各级政府投入达500万元。同时,我们加大了对救灾资金到位的督查力度。七是为灾区组织了大量的救灾粮,从99年10月份至今,我省已经为灾区组织了近10780万斤的救灾粮,对缓解灾民群众的生活困难起到了积极作用。八是各级政府大力动员和组织灾区青壮年劳力外出打工挣钱,农业损失副业补。九是组织专项工作组,深入以海东和环湖地区为主的9县20余个乡的重灾区和数百户灾民家中,调查救灾粮发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十是制定下发了《青海省救灾粮发放管理规定》,实施以救灾粮为主的实物救济,要求乡镇政务公开和村务公开中将救灾款物的发放公开作为主要内容,做到救济数量、对象、救济标准三公开,并做到集中发放,广泛宣传密切了党和政府同灾区群众的联系。
二、2000年灾情情况
今年春季以来,我省又遭受了较为严重的自然灾害。尤其是进入三月以后,全省降水量较去年同期(去年同期本身就十分干旱)偏少4-9成,气温南部偏低,北部偏高,3月25日至29日,北部地区9个站的最高气温突破或达到建站以来的最高值,西宁市区观测站>20度以上最高气温边疆出现日数创历史极值。个别浅山地区小麦返青期间就有旱情出现。到目前为止,农业区没有一场透雨,五月份降水量与历年同期相比,大部分地区偏少50%以上,气温偏高1-2度。降水少,气温高,加剧了干旱程度。
由于长期干旱无雨,全省大风、浮尘和沙尘暴天气频繁出现,其中3月22日-23日,4月12-13日,18-19日,22-23日发生的四次尤为严重,扬沙和沙尘暴天气范围广,影响程度严重。全省大部分地区的风力普遍达到9级以上。海西州个别地区平均风速达到30米秒(11级)的时间持续近4个小时,瞬时最大风速35米秒(12级),创历史极值。环湖牧业区不少帐房被大风刮跑或破坏,共和县塔拉滩铁盖乡有30余户牧民住房被沙土掩埋。由于恶劣气候影响,有些地区农物作播种推迟了15天,牧草返青推迟40天。与甘肃西部接壤的民和县因旱造成16.8万人受灾,其中3.2万人饮水困难,严重旱灾面积达到30余万亩,直接经济损失达5600余万元。
据各级民政部门初步统计,到目前为止,全省已经有320万亩农田受到不同程度的旱灾,占全省总播种面积40%。其中灾害严重需要补种或拆种的已经达到50余万亩。今年旱灾的特点是:一、由于冬季有少许降水,农田墒情好于去年,农牧业都有麻痹思想。二、发生缓慢,直到农作物作全部播种后才显示其危害,具有隐蔽性。三、农作物出苗虽然好于去年,但出苗后高温天气持续不断,天气暴热,麦苗枯黄严重,部分农田麦苗枯死。四、由于去年大旱,今年又发生如此严重的旱灾,农民产生恐惶心理。近日我厅将组织较大规模的工作组深入灾区进行调查了解。详细情况等调查工作结束后专题上报国家民政部。
在国家民政部的大力支持和关心下,根据《青海省1999至2000年救灾预案》,我省已经为灾民群众组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救灾史上数量最多的救灾粮。但通过调查,我们感觉到2000 年夏荒情况依然十分严重:主要原因一是1999年灾情十分严重,有些灾害重复发生,灾害的损失程度重;二是大面积干旱和农业减产,带来大量的灾民短缺口粮,吃饭矛盾极为突出,如果说冬令期间灾民还有部分自救能力,夏荒期间灾民的生产自救能力就大为降低;三是西北各地全面旱灾,造成灾民外出打工挣钱越来越难,副业收入补助生活困难极大。四是随着时间推移,重灾民和较重灾民逐渐进入需要国家救济的行列,救济人数大大增加;五是春播后大部分青壮年劳力外出打工,家中剩余的老弱病残妇幼对政府的依赖性更强。因此,救灾救济工作的主要矛盾集中在今年夏荒期间灾民吃饭问题上。尽管国家民政部对我省的救灾救济工作给予了大力支持,但是我省灾情重,受灾面广,加之是一季作物区,灾民几乎没有存粮,自救能力弱。所以目前仍然存在极大困难。我省川水地区新粮要到8月份才能下来,浅山地区在9月以后,脑山地则在10月份以后。所以缺粮时间普遍在4个月以上。恳请国家民政部能够对青海的救灾救济工作给予关心和支持,一如既往,帮助解决青海重灾区的缺粮困难,在救灾资金和救灾物资上继续给予倾斜。



扫一扫在手机端打开当前页
相关链接上方广告
相关链接
青海新闻网 中央电视台CCTV 中华慈善网 新华网 青海新闻网 青海人民政府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Copyright 青海民政信息网-主办单位:青海省民政厅办公室 mzt.qinghai.gov.cn Reserved. | 青ICP备05001072号-8
信息中心:0971-6166130 政府网站标识码:6300000040
2006-2022 mzt.qinghai.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信息中心】
青公网安备 63010402000208号

党政机关
青海民政公众号
党政机关<标识>
网站找错
民政通办小程序
政府网站<找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