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工作发展成就

贯彻落实地名法规 不断开创地名工作新局面 (省民政厅区划地名处)

时间:2025-03-17   来源:区划地名处   浏览次数:1470
  近年来,青海省各级民政部门以贯彻落实新修订的《地名管理条例》和《地名管理条例实施办法》为契机,聚焦解决现阶段地名管理工作存在的难点痛点问题,以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为牵引,着力加强地名管理服务水平,切实发挥了地名服务经济发展、促进社会治理、方便群众生活的积极作用......
  近年来,青海省各级民政部门以贯彻落实新修订的《地名管理条例》和《地名管理条例实施办法》为契机,聚焦解决现阶段地名管理工作存在的难点痛点问题,以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为牵引,着力加强地名管理服务水平,切实发挥了地名服务经济发展、促进社会治理、方便群众生活的积极作用。
  一、加强顶层设计,地名管理制度化。2021年以来,多次组织行业领域专家、高校学者和基层从业人员代表,就学好用好新修订出台的《地名管理条例》《地名管理条例实施办法》,强化全省各级民政部门地名服务意识,扎实推动全省地名服务管理工作高质量发展进行专题座谈。在充分征求地名专家、基层地名管理人员意见建议的基础上,多次赴西宁、海东、海北、海南等地区深入研究论证,征求8 个市(州)人民政府和相关省直部门意见,完善形成《青海省地名管理实施办法(征求意见稿)》,对地名管理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地名工作发展面临的新变化及工作措施等,从制度层面予以明确,增强地名管理的针对性、实用性、操作性。
  二、开展专项治理,地名设置规范化。持续开展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数据质量提升工作,累计修改完成地名词条约12万条,清理整治不规范地名1000余条,审查各类公园名称120余个。充分发挥地名联席会议制度作用,进一步加强与省直相关单位协作合力,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地名备案工作的通知》,转发新修订的《地名管理条例》《地名管理条例实施办法》,并提出认真学习贯彻、加强日常管理等工作要求。联合自然资源、住建3部门下发《关于规范做好住宅区楼宇地名管理工作的通知》,围绕住宅区、楼宇命名原则、核准备案、监督使用等方面,对住宅区、楼宇地名管理工作作出统一规范要求,进一步前移命名关口,实现了楼宇、住宅区命名管理工作从“事后管理”向“前置服务”的适度转型,有效避免新的不规范地名产生。
  三、强化示范引领,地名管理科学化。针对青海省农村地区地名命名规范化、序列化程度不高,地名门牌管理存在人户分离、重号、空号等问题,指导西宁市湟中区以“深化乡村地名服务 点亮美好家园”试点为契机,探索符合青海省情实际的乡村地区地名门牌管理模式。对湟中区380个行政村10.8万户的地名门牌进行全面规范设置,并以重新核对后的农户地址信息为基础,详细绘制行政村的住户分布示意图,有效化解了“快递进村难、入户门难找”等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极大地提升了乡村地名管理精细化服务水平。统筹推进谋划“乡村著名行动”工作,持续指导各级民政部门开展乡村地名信息的采集、更新等工作,共命名(更名)乡村道路街巷260条、居民点28条、自然地理实体8条、农家乐等兴趣点197条,设置维护乡村地名标志200余块,并全部录入国家地名信息库,进一步提高全省乡村地区地名信息的准确性、现势性,为群众出行、乡村旅游发展、农产品销售等提供了便利,助力乡村发展振兴。


扫一扫在手机端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