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建立制度、宣传引导、试点示范等措施,老营庄村喜事新办、丧事简办的礼仪已逐步在全村盛行开来,推进移风易俗逐步成为群众的自觉行动,村民思想得到进一步解放,喜事新办、丧事简办成效显著,村里许多乱堆乱放、打架斗殴、大操大办的现象明显减少,扶老携幼、家庭和睦、节俭办红白喜事等良好现象越来越多了,村庄也更加整洁优美了,呈现出更加稳定和谐幸福的新农村面貌。老营庄村将持续推进移风易俗工作,将婚丧嫁娶新风尚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进一步营造“移旧俗、除陋习、尚科学、倡新风”的良好社会氛围,有效改善社会不良风气,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近年来,老营庄村以“除陋习、树新风”为目标,全力推进移风易俗各项工作,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建立健全制度,确保有“法”可依。加强组织领导,完善机制建设,村“两委”高度重视移风易俗,特别是红白喜事的办理问题,根据县民政局和桥头镇党委有关工作要求,重新修订完善了村规民约。按照征集民意、拟定草案、提请审核、审议表决、备案公布五个程序进行了修订完善,对村规民约的条文内容全部进行了合法性审查,确保内容合法合规。同时对新修订的村规民约通过村民微信群、村务公开栏等平台广泛进行了宣传,引导群民严格遵守,发动村民对陈规陋习进行评议,大力杜绝天价彩礼、红白喜事大操大办,提倡红事新办、厚养薄葬的道德新风尚。成立了红白理事会,对移风易俗条款进一步进行细化,积极引导村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提高。二是发挥典型示范引领,树立良好风气。注重发挥榜样的示范引领作用,开展“好婆婆”“好媳妇”“五星级文明户”“绿色幸福家庭”“民族团结示范家庭”和“最美家庭”等评比活动,对优秀事迹进行大张旗鼓地宣传,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群众,使移风易俗工作真正入脑、入耳、入心,形成乡村文明新风貌和良好社会新风尚。三是促进文明风尚,提倡喜事新办。物价上涨,人情消费高,喜事大操大办、大讲排场、大比阔气,不仅给主人家体力精力造成伤害,同时也造成了极为严重的铺张浪费现象。为改善铺张浪费,顺应时代潮流,老营庄村积极倡导喜事新办,制定了彩礼总价控制在6万元以下(包括“三金”、衣服);不请婚庆公司操办,不雇请豪车娶亲,不大量燃放烟花爆竹;宴席自办,每桌不超过600元,娘家席不超过6桌,喜酒每斤不超过20元;邻里、朋友贺礼不超过100元,直系亲属不超过200元等一系列规定,积极倡导村民脱离陈规陋习,移风易俗,树立新型婚育观念,把摆酒设宴、大操大办的资金节省下来,用于发展自己的事业和提高生活质量上。二村魏明孝结婚彩礼不超过6万元,而且包括三金、衣服等各方面支出,没有请婚庆公司搞排场,真正减轻了经济负担。四是坚持节俭原则,倡导丧事简办。随礼不坐席,就餐一碗饭,丧事不喜办,倡导不用酒,邻里、朋友孝钱不超过50元,直系亲属不超过200元。村中有老年人去世时,首先告知村红白理事会,理事会成员与家主商议丧事如何办理,倡导丧事从俭,缩短丧事天数,不请“老师傅”、喇嘛念经,不聘请乐人奏乐,提倡哀乐机播,在丧事从简方面推出对前来祭奠的亲戚朋友不摆八菜一汤的宴席,实行六菜一汤也就是村民所说的“四碗吃包子”,前来祭奠的不管是娘家人、维家及朋友庄员8人一桌,吃饱就走。赵顺帮、魏宝文、赵建包、唐有俊等9户村民的试点示范,得到了全村村民的赞同,一来减轻了家主的精神压力和经济负担,二来杜绝了铺张浪费还节省了时间,原来一天还要带夜招待完的客人,现在半天就招待完了,在节约的基础上进一步改善了主人家疲累的心理、缩短了时间,保证正常的生产生活不受影响。其次提倡火葬不埋坟堆,今年去世的唐生义、魏学文、李世顺实行了火葬,骨灰没有埋葬,进行抛洒处理,没有请客吊唁举办丧事,减轻了亲戚朋友,左邻右舍的负担,减少了耕地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