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仙米村把深化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作为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中之重”,不断“破陋习,树新风”取得了良好成效。一是强化政策宣传。组建以“镇村干部+党员+志愿者”为主力的理论宣讲“宣传小分队”,串巷入户、田间地头等流动方式宣传移风易俗政策,特别是《大通县治理高价彩礼推动移风易俗管理办法(试行)》《大通县红白喜事参照标准(试行)》,积极教育引导群众“破陋习,树新风”。二是抓机制建规范。成立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禁毒禁赌会、村民议事会“四会”组织,修订完善村规民约,不断强化“一约四会”作用,推进移风易俗。推行红白事报备制度,村党支部与党员签订红白事办理报备承诺书,党员示范引领群众按照村规民约实行红白事报备。开展最美巷道评比,设立“红黑榜”,对在各项评创活动中受表彰的农户上“红榜”,获得不诚信户、不孝儿女、卫生不整洁户、违法乱纪等负面评定的上“黑榜”曝光,树立鲜明的价值导向。实行的“四碗吃包子”做法,有效杜绝食物的浪费和相互攀比,生前多孝敬、逝后从俭办已经被群众接受。三是创新宣传平台。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 (所、站),打造了全省首个村级移风易俗网络直播间——东峡镇仙米村移风易俗网络直播间,充分利用本村两委班子、四会成员、网络主播、乡贤能人等群体,以讲故事、讲政策、才艺展等形式,引导村民抵制陈规陋习,树立文明新风,遏制高价彩礼、红白喜事大操大办、奢侈浪费、盲目攀比、薄养厚葬的不良之风,聚力把农民群众的人情负担减下来。截至目前,直播20余次,观看人数达60万余人次。四是用好爱心超市。充分发挥“文明励志爱心超市”的作用,将积分兑换同群众家庭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融合,把参与移风易俗、生态环保、文化服务、理论宣讲等志愿服务活动进行积分登记,用积分兑换生活物资。对家有参军入伍的、高考提名的和获得省市县镇表彰的专门纳入积分兑换对象中。近年来,对参军入伍的3名服役家庭和7名大学生家庭给予每个家庭200分的积分物品。仙米村建机制抓规范,强化“一约四会”职能,发挥党员、乡贤和“文明励志爱心超市”作用,把“网络直播”与移风易俗紧密结合起来,把乡风文明与乡村治理有效结合起来,把深化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作为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中之重”,不断破陋习,树新风,天价彩礼、红白喜事大操大办、奢侈浪费、盲目攀比、厚葬薄养等不良之风逐渐减少,农民群众的人情负担不断减轻,风清气正的乡村文化环境正在形成。
- 移风易俗典型案例
-
移风易俗引领新风尚 文明乡风创造新局面——西宁市大通县优秀典型案例
时间:2024-08-14 来源:政策法规处 作者:社会事务处 浏览次数:4146近年来,仙米村把深化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作为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中之重”,不断“破陋习,树新风”取得了良好成效。
扫一扫在手机端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