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风易俗典型案例

“小约定”撬动“大治理”村规民约解锁文明乡风“新密码” ——海南州贵德县优秀典型案例

时间:2024-08-12   来源:政策法规处   作者:社会事务处  浏览次数:2096
  红白事大操大办、人情攀比愈演愈烈、公共卫生无人问津……这些歪风陋俗俨然成为推进基层治理的“绊脚石”,面对棘手难题,河东乡以健全完善《村规民约》为突破口,立足区域差异、民族特色、发展特征,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强化社会治理......
        红白事大操大办、人情攀比愈演愈烈、公共卫生无人问津……这些歪风陋俗俨然成为推进基层治理的“绊脚石”,面对棘手难题,河东乡以健全完善《村规民约》为突破口,立足区域差异、民族特色、发展特征,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强化社会治理、抵制高价彩礼、倡导厚养薄葬等内容融入其中,按照党委领导、村委把关、群众定约、全民守约的模式,制定了切合实际、符合民意、易于遵守的《五约束四破除一守约》村规民约,为建设“风清气正”新河东提供了强有力地支撑。

        村规民约民来定。乡村振兴的扎实推进,赋予《村规民约》新的内涵与要求。近年来,河东乡各村纷纷开展《村规民约》的修订和完善工作。入户分发意见征求稿、召开意见征集会、组建网格服务微信群……全方位增强村民的参与感和责任感,制定出《五约束四破除一守约》村规民约,让《村规民约》真正“活”起来。 “移风易俗改习惯,婚丧喜宴要简办。大事小事商量办,齐心协力一起干……”河东社区宣传长廊里一行行清晰的《村规民约》格外显眼。 “我们以前办喜事讲排场,吃不完的都浪费了,现在我们村制定的这个村规民约确实是好,大家都不大操大办,减少了不少负担呢!”查达村村民赵红霞说。 “我们可以在村规民约中约定彩礼标准,我觉得按照现在的收入水平,彩礼定在 6万左右比较合理……”在河东乡麻巴村“村民代表大会”上马大姐提出了建议。与会代表认真听取村民代表的建议,“一村一法律顾问”也提出了有关村规民约的建议,最终一致同意在村规民约中明确彩礼不超过 6 万元的倡导性标准。在本次修订过程中各村 (社 区) 通过召开群众代表会,微信群等方式广泛征集意见建议,将群众关心、关注、关切的滥办酒席、高价彩礼、厚葬薄养等问题充分协商纳入了村规民约。根据各村 (社区)实际,明确了彩礼数额、红白喜事礼仪流程、操办天数等倡导性标准,让村民在自治中“唱主角”。截至目前,全乡17 个村 (社区) 均根据村情民风完成了村规民约 (居民)公约的修订完善。

        村规民约民来学。家住阿什贡村的宽太加说:“前几天,驻村的第一书记李书记和村干部到我家走访,问我对新修订的村规民约满意不,详细讲解了新修订村规民约与原来的区别以及修订原因。在新修订的村规民约中我最欣慰的是,村规民约中明确了彩礼、随礼标准,这对大家来说减轻了压力,我第一个同意并坚决执行”。

        各村 (社区) 通过公示、驻村工作队走访、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宣传、党旗红文艺宣传小分队宣讲等形式广泛开展宣传,将村规民约核心要求创新改编为顺口溜,安排专人在村广播室定时诵读;村主要文化大街布设文化墙、宣传栏对外展示;制作口袋版村规民约小卡片,村干部入户宣传,倡导村民争做优良家风、淳朴民风、文明新风的践行者,美丽乡村的建设者,形成了村规民约“我参与、我制订、我承诺、我执行”的良好氛围,新思想、好作风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村规民约民来行。在保宁村王大叔家的一场葬礼上,村红白理事会成员纷纷前来帮忙,王大爷女婿提议老人的葬礼要风风光光办,承诺自己出资一万元,党支部书记雷福生立马提出反对意见 :“我们村红白理事后有约定,丧事都是“一碗熬饭”,你这样做不仅不能弥补老人生前未能尽孝的遗憾,还违反了我们村的约定……”。在红白理事会成员、邻里乡亲的努力劝说下,最终采用了‘一碗熬饭’的做法,为王大叔家减轻了压力。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今年各村 (社 区) 引导农村老党员、老干部、老军人、老教师等群体加入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禁毒委员会,进一步强化了监督服务队伍建设。

        这两天麻巴村的“积分超市”里热闹非凡,刘大姐,您家这个月积分是满分,可以兑换一袋洗衣液或金纺,村民刘大姐开心地接过奖品。麻巴村村通过推进“积分超市”建设,制定了简单易懂的积分兑换细则,以户为单位建立积分台账,每户原始积分为50分,按照村民贡献进行量化赋分,违反村规民约的扣除相应分值,通过赚取积分兑换生活用品,引导村民不断增强文明意识 。

        2024 年,麻巴村积分超市已进行 2 次积分兑换活动,共发放奖品价值 2000 余元。同时,还在村内显著地段设置了“积分榜”,根据村民所得积分,按照“优、良、差”进行公示,做到公开透明,进一步激发村民参与村级治理的“主人翁”意识。 “一起约定爱护村庄环境,房前屋后勤拾掇,院内院外勤打扫,农具家具摆整齐,鸡鸭牛羊不乱跑。”傍晚时分,河东乡保宁村的应急广播播放的“村规民约”响彻山乡村寨。“自村规民约新修订以来,村民人人有戒律、事事守规矩、处处作表率,村规民约“约”进了村民心里。”保宁村应急广播管理员杨小军说道。

        反映集体心声、体现群众意志、彰显时代特色的村规民约已然成为河东乡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的有力“法宝”,乡村振兴既要“塑形”,更要“铸魂”,如今乡村产业不断壮大,村容村貌显著改善,民风民俗更趋完好,善治河东的新图景愈加清晰明朗。


扫一扫在手机端打开当前页
相关链接上方广告
相关链接
青海新闻网 中央电视台CCTV 中华慈善网 新华网 青海新闻网 青海人民政府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Copyright 青海民政信息网-主办单位:青海省民政厅办公室 mzt.qinghai.gov.cn Reserved. | 青ICP备05001072号-8
信息中心:0971-6166130 政府网站标识码:6300000040
2006-2022 mzt.qinghai.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信息中心】
青公网安备 63010402000208号

党政机关
青海民政公众号
党政机关<标识>
网站找错
民政通办小程序
政府网站<找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