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海南州深入贯彻践行“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理念,主动作为,积极破解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发展的瓶颈问题,坚持以党建引领未成年人保护体系,结合第二批主题教育找准工作开展的切入点、法治宣传的着力点、业务工作的落脚点,把主题教育贯穿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全过程,让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成效凝聚着党组织的支持和努力,把党组织的政治功能与未成年人保护职能相结合,不断提高未成年人保护的满意度和获得感。
坚持“党建+阵地”,进一步优化服务水平。充分发挥党建引领和牵头协调作用,深入推进州、县、乡(镇)、村(社区)四级服务体系建设,积极构建“横向融合、纵向贯通”的“大未保”网络,准确密植未成年人“保护伞”,依托州县两级儿童福利机构,建立以州县儿童福利指导中心为引领,乡(镇)儿童福利督导站、村(社区)儿童之家为基础的儿童福利服务阵地,及时将未保工作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全面实现四级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服务机构全覆盖,不断提升未保工作长效化、常态化;紧密结合第二批主题教育,组织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等内容,坚持把政治理论学习的成效转化为业务能力提升的“源动力”,推动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有效提升;紧紧围绕“六大保护”工作重点,联合各未保成员单位、乡(镇)、村(社区)、社会组织开展联合行动,组织广大党员干部从“宣传教育、联合督查、走访慰问”三个方面开展“未保护航、守望成长”系列活动,助力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截至目前,全州36个乡镇、482个村(社区)均配齐了儿童主任和儿童督导员;2023年1月共和县荣获全国未成年人保护示范县称号。
坚持“党建+联动”,进一步优化协作机制。强化“党委政府牵头、成员单位联动、社会力量协助”的工作思路,从家庭、学校、社会、政府多方面协同配合、联合发力,共同建立健全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保护工作服务体系,切实把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工作做细做实,使涉及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工作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件事项都得到妥善处置,努力达到党政主导、社会治理、学校教育、家庭防范的有效联动和管护效果,实现全县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高质量发展;结合工作实际,研究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做好平安海南建设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方案》《关于加强暑期期间未成年人关爱保护暨安全工作的通知》《海南州民政领域平安建设考核指标细化量化方案》等文件,联合组织公安、检察、法院、司法等部门开展未成年人案件“一站式”询问、心理疏导、模拟法庭及开通强制报告线上APP等“护苗”专项治理行动。同时,加大排查辖区内留守儿童和困境未成年人、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等情况,主动为符合条件的困境儿童实施救助代办服务和帮扶慰问,全力筑牢未成年人“最后一公里”保护屏障。
坚持“党建+宣传”,进一步优化保护理念。注重强化资源链接,集聚社会公益志愿力量,立足实际开展弘扬民族文化、红色文化、传承良好家风等活动,培育打造“党暖童心”关爱服务品牌,引导未成年人在红色文化传承中健康成长;充分发挥儿童主任、法治副校长等作用,认真落实主体责任,利用村(社区)、学校阵地优势,开设未成年活动室,采取专题讲座、以案讲法、文艺汇演、发放口袋书、悬挂横幅等形式多样、内涵丰富、贴近实际生活的方式,全面提高青少年法律意识、帮助青少年树立法治观念、增强自律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积极营造关爱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协同医疗卫生机构为在校学生及儿童福利机构提供健康讲座、疾病筛查、近视防治、营养监测指导和健康干预等服务,全力护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建立完善各类困境儿童政策保障、儿童主任和儿童督导员数据动态月报制度,全面实现各类数据动态化管理和按月足额发放相关补助资金,确保政策保障有接续,补助资金无断链。截至目前,共发放各类宣传资料6000余份,开展各类文化活动8场次,卫生健康服务2000余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