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区划地名处党支部牢牢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以“为民服务办实事”为根本遵循,进一步夯实全省界线管理工作者为民服务宗旨意识,安排部署在全省范围内集中时间、集中力量开展了一次行政区域界线矛盾纠纷隐患排查调处工作,为努力把行政区域界线打造成毗邻地区友好合作、交流发展的“友谊线”注入新活力,持续推进主题教育为民办实事见行见效。
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职责任务。根据《行政区域界线管理条例》《行政区域边界争议处理条例》以及我省平安青海建设等相关政策规定,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树立守土有责、守土尽责的意识,建立长效工作机制,严格管理、层层监督。对于排查出的纠纷隐患,根据性质、特点、调解难易程度等进行分析研判,建立台账。
采取有力措施,扎实开展工作。全省各级民政部门联合当地有关部门,重点围绕虫草采挖及牲畜转场、开发建设等诱发的矛盾纠纷隐患,采取全域排查与重点地段排查相结合的方式,对矛盾纠纷进行全面摸底排查,有效掌握各类矛盾纠纷的详细情况,及时进行梳理化解,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矛盾纠纷问题的发生,力求做到早发现、早控制、早解决,防患于未然,对排查出的界线矛盾隐患,毗邻双方积极采取有效措施,通过开展实地踏勘、相互走访、签订睦邻友好协议等方式进行协商沟通。结合主题教育为民办实事,赴海西州与海南州边界地区,调处部分地段因越界放牧、界线认定不一致等原因产生的界线矛盾纠纷隐患,并指导更换海西州与海南州州级行政区域界线9颗界桩,界线矛盾纠纷隐患得到有效调处。
创新工作方法,提升排查成效。通过全面深入开展边界矛盾纠纷隐患排查,持续深化全省各地对界线管理工作重要性认识,进一步加强行政区域界线管理科学化、法治化和规范化建设,完善行政区域界线纠纷防范化解机制。同时,毗邻地区各级政府积极做好群众思想教育、法律解释和政策引导工作,切实增强群众法治意识和法治观念,稳妥处置界线争议和边界纠纷,结合省委平安青海建设“十个一”要求,不断深化平安和谐边界创建工作,积极推进平安青海建设。
编审:王智宏 编辑:吴薇 供稿:区划地名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