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治理现代化既是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支柱,又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坚实基础和“中国之治”的基石。近年来,州民政局坚持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为基本着眼点和根本落脚点,加强村(居)民自治组织,全力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积极创新基层社会治理能力,使每个社会细胞都健康活跃,为社区各民族群众提供便利服务条件,加快建设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创建各民族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社会结构和社会条件,使基层社会治理不断深化、基层组织建设稳步推进取得了新进展、发生了新变化、实现了新突破,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维护基层和谐,高站位推动社会治理。一是完善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换届选举选出了316名“两委”主要负责人平均年龄与上届相比下降3.9岁,中专及以上学历占41%,比上届上升8个百分点,实现了村(社区)班子结构明显优化、学历素质明显提升、整体功能明显增强。全州258个村“一肩挑”比例高达98.4%,55个社区全部实现“一肩挑”。二是落实基层自治政策健全机制。先后建立玉树市甘达村、称多县下庄村、玉树市新寨街道新寨村和曲麻莱县德勒社区4个示范点开展村级议事协商创新实验,完善“四议两公开”民主议事决策制度,推进村委会规范化建设,全面实施阳光村(居)务。建立全州基层社会治理统计调查制度,全面掌握基层社会治理发展状况。组织优秀社区服务案例和优秀村规民约征集评选推广,创新服务供给和治理模式,推进城乡社区服务规范化建设,开展和谐幸福社区示范创建和“最美城乡社区工作者”宣传推选活动。持续开展了全国城乡社区治理实验区建设,加强乡村公共服务、社区治理等数字化智能化建设,探索推进智慧社区建设。社区组织建设、队伍建设、保障能力、信息化水平不断加强,综合管理服务水平显著提升。三是健全村民自治领域扫黑除恶常态化。进一步巩固专项斗争以来我州民政行业领域专项整治成效,全面推动民政行业领域专项整治工作向常态化综合治理转型升级,确保从源头上防范和遏制黑恶势力滋生。以县为单位全面建立村级组织小微权力清单,规范运行体系,深入开展“社区万能章”治理专项行动。截至目前,全州共有村委会258个,社区居委会55个,在基层公共事务、服务群众生活、维护和保障村(居)民民主权利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四是全覆盖公共卫生委员会组织架构组建。依据青海省民政厅、青海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加强村(居)民委员会公共卫生委员会建设的实施意见》文件精神,及时联合州卫健委下发了《关于印发玉树州加强村(居)民委员会公共卫生委员会建设的实施方案的通知》。在乡镇(街道)指导和村(社区)党组织领导下,加强公共卫生委员会机制、队伍和能力建设,提高村(社区)公共卫生工作的规范化、体系化、社会化水平,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常态化公共卫生服务,各市县民政局、各乡镇、各村委通力配合,迅速开展工作,我州258个村民委员会,55个社区全面完成了公共卫生委员会组织架构组建。并建立城乡社区常态化疫情防控机制。指导各地健全城乡社区疫情防控工作机制,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各项要求,完善村(社区)疫情防控方案和应急预案,补齐农村牧区防控短板,有效提高工作人员积极性和防控精准化精细化水平。
(二)打造服务网格,加强治理服务体系。一是建立健全全州基层社会治理统计制度。组织开展全州基层社会治理统计调查,建设统计平台和统计队伍,建立半年报和年报制度,及时上报有关情况,提高基层社会治理决策的科学化水平。二是组织推选优秀案例。组织优秀社区服务案例和优秀村规民约征集评选推广,创新服务供给和治理模式,推进城乡社区服务规范化建设。选录到全省优秀村(居)民公约的是杂多县昂赛乡热情村村规民约、曲麻莱县约改镇长江路社区居民公约、曲麻莱县麻多乡郭洋村村规民约。三是以“小网格”托起“大服务”。常态化走访民情、排查矛盾、发现隐患、了解需求、提供服务。落实社区干部、网格长,网格管理员三级网格责任,分级管理、层层履职、全面覆盖,实现社区有网、网中有格、格中有人、人尽其责的良好治理局面。四是以“小组织”汇成“大治理”。按照政府指导、社区参与、居民自治的原则,探索以“党建”引领,社区搭建平台,组织召开“四议两公开”的居民自治模式,共同协商解决问题,出现了良好的共治局面。五是建立基层矛盾调解体系。打造“基层社会治理智慧平台”,成立矛盾调解中心和矛盾调解委员会,完善村规民约和居民公约,实现重大矛盾纠纷不出村、不出乡。健全“村党支部+党员中心户+党员+村民”的农牧区党组织服务网络,在每个村设立2至3户“党员中心户”,覆盖60%以上的农牧户。
(三)加强教育培训,高标准建设干部队伍。一是全面开展能力素质提升培训。举办基层党组织书记、村(社区)“两委”主要负责人培训班,覆盖面达到100%。班子团结,成员有很强的身份认同感和集体荣誉感,有较强的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有很强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二是推荐优秀农村社区工作者。按照要求积极组织推荐在城乡社区各方面工作突出,各类工作制度健全,社区协商等各类活动经常开展,群众参与率高,村规民约、居民公约作用明显,居(村)务公开透明,邻里和睦、共建共享氛围浓厚的优秀农村社区工作者,并在全州基层政权建设和社区治理业务培训会和业务交流群里里组织学习。三是实现支部间结对共建。78个州直机关党支部与16个城区社区党支部结对共建,实现了资源共享、活动共联、互促互进。通过此项工作,牢牢抓住了党支部这个党的建设的基本单元,抓基层、打基础、强一线,创建了“互联网+党支部”的党建新格局,激活了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社会治理的“神经末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