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破千年旧俗,树一代新风,推动移风易俗观念深入人心,营造移风易俗良好社会氛围。近日,省民政厅印发《民政部门开展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农村移风易俗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实施方案》,计划今明两年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专项整治工作,推动我省农村通过破除十种陋俗,倡导八种新风,助力乡村焕发文明新气象。
破除十种陋俗。《实施方案》细化明确要坚决破除:低俗婚恋观、低俗婚闹;索要高价彩礼、利用彩礼干涉婚姻自由;天价高价彩礼、媒婆婚介等怂恿抬高彩礼金额;奢侈婚礼、利用婚丧嫁娶敛财;婚嫁礼金名目繁多、礼数过于繁琐;不履行法定赡养义务、孝道义务;葬礼中宣扬封建迷信、配阴婚、开展低俗活动;建“活人墓”、豪华墓、硬化大墓、超规格墓穴墓碑;随礼数额过高、相互攀比;婚丧喜庆办理时间过长、规模过大、盲目攀比追求档次等十种陋习。
倡导八种新风。《实施方案》要求在全省积极倡导:零彩礼、不收或少收彩礼;婚事新办、仪式从简;举办集体婚礼、纪念婚礼、慈善婚礼;节俭治丧、绿色文明治丧;节地生态安葬、绿色文明安葬方式;文明祭扫、绿色低碳祭扫;孝老爱亲、厚养礼葬;文明家风、良好家教等八种新风。
制定约束措施。《实施方案》要求各地民政部门指导各村开展村规民约制修订工作,要求修订后的村规民约要体现破除的十种陋习、提倡的八种新风相关内容,要对彩礼数额、红白喜事的礼仪流程、操办天数、宴席标准、随礼标准等婚丧礼俗倡导性标准逐一予以明确,实现所有行政村全覆盖。
明确主体责任。《实施方案》明确要充分发挥县、乡、村在移风易俗中的主体责任,借力婚姻登记行风建设和殡仪馆公益属性发挥不充分等问题排查整治工作,举一反三,督促婚庆、殡葬等机构规范服务行为,及时纠正不正之风。充分发挥村民自治作用,加强对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妇女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等群众组织的指导,通过教育、规劝、批评、奖惩等方式推动婚丧礼俗倡导性标准的执行。
巩固移风易俗成果。《实施方案》提出要总结推广西宁市、海东市移风易俗立法经验,推动移风易俗法治化进程。全面推进婚俗改革,总结推广省、市(州)两级婚俗改革试点地区经验,逐步扩大婚俗改革试点范围,持续推进婚俗改革落地见效,推动形成健康文明的婚育价值观。深入推进殡葬改革,倡导绿色生态文明殡葬,大力推行节俭治丧、生态安葬、文明祭祀,树立殡葬移风易俗示范样板工程。
营造移风易俗良好氛围。《实施方案》明确要充分用好婚姻登记处、殡葬服务机构等阵地,在七夕、“520”、月日重叠等婚姻登记高峰日和春节、春分、清明等群众集中祭扫时间节点,加强婚姻、殡葬移风易俗的正面宣传,开展宣讲、培训、巡演等活动,组织开展集体婚礼,在乡村公共空间广泛使用宣传标语、横幅、宣传画等,推动移风易俗观念深入人心,营造移风易俗良好社会氛围。
《实施方案》还要求,各地民政部门要积极配合农业农村、组织、宣传、文明办等部门工作,坚决履行民政职责,推动按照规定时限完成整治工作。
编审:朱彦清 编辑:山永鹏 供稿:许华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