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市民政局聚焦当前民政事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认真落实省市作风建设安排部署,准确把握作风建设工作的重大要求和现实意义,以“争先、创先、领先”为主旋律,进一步明确目标任务,压实工作责任,立足民政职能,转变工作作风,坚持“五个发力”,以民政工作质效推动作风建设呈现新成效。
在精心谋划部署上发力。召开全局系统作风建设工作专题会议,再次传达学习了省、市作风建设会议精神,印发《市民政局“转作风、勇争先”作风建设行动方案》,就民政系统“转作风、勇争先”工作进行安排部署。成立工作专班,负责统筹本级、指导局属各支部开展学习动员、查摆问题、问题整改和巩固成果四个阶段工作,通过持续提高政治站位、不断加强本领能力、积极主动为民服务、精准高效履职尽责、夯实规范议事决策、压紧压实监督责任等具体措施,梳理汇总工作开展情况,总结提炼经验做法,制定提升行政效能的常态化、长效化工作机制。
在抓实学习教育上发力。局党组及时召开党组中心组(扩大)学习会,第一时间专题传达学习省、市作风建设会议及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和《西宁市贯彻落实<中共青海省委关于进一步弘扬优良作风加快建设现代化新青海的若干措施>的分工方案》,确保会议精神在民政系统落地见效。根据《市民政局“转作风、勇争先”作风建设行动方案》,制定了学习清单,安排机关全体干部每周一三五早晨进行半小时的集中学习。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纳入党组会、中心组、每周集中学习、“三会一课”第一议题进行学习,截至目前,全局系统开展各类学习63次,营造了民政系统浓厚的学习氛围。
在认真检视反思上发力。局党组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当好改进作风的“领头雁”和风向标,围绕“六查六看”和“六个专项行动”,深入查摆作风建设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向省民政厅、市直各单位、各县区民政局征求局领导班子关于“六查六看”方面的意见建议,通过自己找、开门评、群众提等方式,梳理出局党组存在问题7条,形成党组问题清单。机关干部职工根据《市民政局“转作风 勇争先”作风建设行动个人问题清单》要求,对标对表,梳理出个人存在问题74条,针对查摆出的问题,抓“苗”拔“根”剖析根源,实行“清单+台账+销号”三清单管理,找准症结原因,精准制定整改举措,明确整改时限,确保作风建设行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在奋勇争先晋位上发力。研究制定《西宁市民政局“勇争先”事项落实方案》,确定了4项“勇争先”事项。一是实施养老机构能力提升计划,推进城中区老年养护院建设运营工作,到2022年10月底,全市新增养老机构总床位数500张,年增长率达10%。截至目前,已完成第三方招标工作。加大护理床位供给能力,在湟中区、大通县、湟源县养老机构、敬老院增设500张护理型床位,实现县级失能照护服务机构全覆盖,全市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达70%。截至目前,正在购置设施设备,预计年底全面完成。二是全面开展“物质+服务”服务类社会救助改革试点工作,通过引入社会力量按需为困难群众提供照料护理、康复训练、送医陪护、社会融入、能力提升、心理疏导、资源链接等服务,截至目前,全市共有6.76万人次困难群众享受了多层次、多样化的救助服务。三是开展村级议事协商创新实验。打造2个全国村级议事协商创新实验试点、1个省级村级议事协商创新实验点。2021年12月底,城西区彭家寨镇西北园村和湟中区多巴镇双寨村被民政部确定为全国村级议事协商创新实验试点单位。2022年8月,省民政厅授予城西区彭家寨镇西北园村、湟中区多巴镇双寨村“全国村级议事协商创新实验试点单位”。
在聚焦民生实事上发力。加大民生服务保障力度,着力办好民生实事,切实解决好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一是在全省率先实施家庭养老照护床位,为不少于2000名60岁以上城乡低收入贫困家庭中的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安装家庭照护床位,并提供居家上门服务,在保障人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的基础上,有效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的养老服务需求。截至目前,已安装床位2443张。新建爱老幸福食堂7个,提升居家养老服务水平。目前,3个已建成,4个正在建设中。二是实施贫困大学生资助工作,为500名贫困家庭大学生进行学费及生活费双重资助。截至目前,2022年贫困大学生第一批联审工作已完成,共计194人;第二批联审工作正在进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