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要闻

西宁市民政局精准扶贫工作初见成效

时间:2016-05-26  [要情112]   来源:办公室   作者:西宁市民政局  浏览次数:16314
  西宁市民政局高度重视精准扶贫工作,积极贯彻落实《西宁市脱贫攻坚行动方案》,充分发挥民政部门兜底救助保障作用,通过建立扶贫档案,确立攻坚目标,细化帮扶措施等一系列举措,全力推动脱贫攻坚任务,精准扶贫工作初见成效。
  西宁市民政局高度重视精准扶贫工作,积极贯彻落实《西宁市脱贫攻坚行动方案》,充分发挥民政部门兜底救助保障作用,通过建立扶贫档案,确立攻坚目标,细化帮扶措施等一系列举措,全力推动脱贫攻坚任务,精准扶贫工作初见成效。
认真摸查,及时建立扶贫档案。实施脱贫攻坚计划以来,西宁市民政部门开展精准识别摸底调查,加强与上级业务主管部门沟通对接,并与市级扶贫部门配合衔接,及时为全市330个贫困村、7.6万贫困人口建档立卡;为33593名符合农村低保条件的贫困对象和14778名丧失劳动能力、无法实现脱贫的民政重点保障对象建立兜底脱贫档案,进一步理清了帮扶目标和思路。
扎实开展“低保”“扶贫”两线合一。为充分发挥低保政策兜底脱贫的作用,西宁市民政局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和民政厅的安排部署下,建立农村低保标准与扶贫标准同步提高、不断完善“两线合一”的工作机制,农村低保标准 2015年底达到2970元/年,低保标准和扶贫线实现“两线合一”。据悉2016-2019年,西宁市农村低保标准将分别达到3316元、3532元、3762元和4000元以上。四年计划帮助脱贫人数6.2万人,至2019年全市贫困人口实现整体脱贫。
加强农村低保动态管理,发挥社会救助整体效应。为全面加强低保动态管理,及时掌握全市贫困人口扶贫脱贫情况,西宁市民政局要求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和退出低保必须由扶贫部门和民政部门共同认定,并进行第三方评估开展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收入核查,精准补助水平。同时,进一步完善低保“一门受理协同办理”工作机制和救急难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农村留守老人、妇女、儿童和残疾人的关爱服务体系。实现救助政策有机衔接、救助资源合理整合、救助数据共享使用,确保困难群众求助有门、受助及时,发挥社会救助整体效应。
加强救助与扶贫制度衔接,建立低保与扶贫大数据运用平台。建立分工明确、定期协商、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健全完善档案资料,低保家庭相关信息要通过最低生活保障信息系统做到与纸质档案同步录入、同步更新,确保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内容实时一致。加快实现农村低保信息平台、信息化核对平台和扶贫开发信息平台的衔接,实现部门间信息共享、互联互通、有效对接,为精准认定对象、精准脱贫和退出低保提供支撑。同时,对通过脱贫攻坚还不能实施真正脱贫的,民政部门将通过加大临时救助、慈善救助、医疗救助等方式,切实提高困难群众收入水平。


编审:王伟 编辑:曲珍永藏 供稿:西宁市民政局


扫一扫在手机端打开当前页
相关链接上方广告
相关链接
青海新闻网 中央电视台CCTV 中华慈善网 新华网 青海新闻网 青海人民政府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Copyright 青海民政信息网-主办单位:青海省民政厅办公室 mzt.qinghai.gov.cn Reserved. | 青ICP备05001072号-8
信息中心:0971-6166130 政府网站标识码:6300000040
2006-2022 mzt.qinghai.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信息中心】
青公网安备 63010402000208号

党政机关
青海民政公众号
党政机关<标识>
网站找错
民政通办小程序
政府网站<找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