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民政部关于开展第五次“全国先进社会组织”评选表彰活动的通知》(民函〔2025〕22号)精神,经层层筛选,拟定我省第五次“全国先进社会组织”候选社会组织4家,分别是青海省浙江商会、青海省电力行业协会、三江源生态保护基金会和青海省银行业协会。公示期结束,若无异议,将差额选取3家报民政部终审。按照评选表彰程序要求,现将推荐标准及候选社会组织简要事迹公示如下。
一、推荐标准
推荐对象面向我省各级民政部门登记的社会组织,且符合以下标准:
1.党的建设突出。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加强社会组织党的建设有关部署,坚持党建引领社会组织规范化建设与高质量发展。社会组织党组织把党的建设融入社会组织运行和发展全过程,严格执行各项党建工作制度,组织、引导、团结社会组织及其从业人员践行初心使命,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2.作用发挥突出。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充分利用自身优势,积极参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在服务国家、服务社会、服务群众、服务行业中发挥出色作用。对在重点行业、重点领域中表现突出、发挥引领示范作用的社会组织,予以重点倾斜。
3.法人治理健全。内部组织机构设置健全,具有完善的会员大会(会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制度,落实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内部管理制度健全,权责明确、运转协调、制衡有效。
4.社会形象良好。模范遵纪守法,坚持非营利属性,诚信自律,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品牌影响力大,社会公信度高。优先推荐评估等级为4A(含)以上的社会组织参评。
5.运作规范合法。2021年至今,未受到过行政处罚,参加年度检查结论皆为合格(参加年报不用年检的,应按时报送并无争议),未被列入活动异常名录或者严重违法失信名单;社会组织主要负责人、秘书长未因本组织的职务行为接受刑事处罚或者被给予党纪政务处分。
二、拟推荐社会组织简要事迹
(一)青海省浙江商会简要事迹
商会自成立以来,充分发挥省级商会优势,团结12家市(县)级在青浙江商会力量,资源共享,信息互通,使在青成立的浙江籍商会有效融合发展;先后开展各类学习培训、主题沙龙,夏季郊游、中秋团拜会、新年联谊会、观看主旋律电影等活动,以丰富多样的活动为载体,联乡情,促发展;充分发挥商会人民调解委员会和仲裁委员会的作用,先后协助调解各类纠纷58起,为广大会员排忧解难,并连续八年减半收取会费,为会员减负;商会努力提高履职能力,认真完成青、浙两省各项工作的协调对接,组织参与 “青洽会”、“民营企业500强峰会”、“世界浙商大会”、“天下浙商家乡行”、“西部浙商投融资大会”等大型活动,积极招商引资,建设第二家乡;团结广大在青浙商在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参与捐资助学、抗疫救灾等社会公益事业等方面作了大量工作,累计捐赠社会公益事业3亿多元。截止2024年,在浙江省援建的海西地区,累计落地援青资金25.71亿余元,实施落实援青项目395个。
(二)青海省电力行业协会简要事迹
青海省电力行业协会成立于2001年,为5A级社会组织,现有专职工作人员19人。近年来,协会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认真贯彻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和青海省委省政府战略部署,在政府主管部门指导帮助和上级党委正确领导下,坚持立足行业、服务会员、联系政府、沟通社会的功能定位,准确把握能源电力发展新趋势,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拼搏进取,多维发力,在推动电力行业高质量发展、助力“双碳”目标实现中彰显社会组织担当,以高质量党建推动协会各项工作迈上了新台阶。
协会始终坚持党建示范引领作用,不断推进党建工作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创新党建体系和长效机制,不断提升党建效能。严格按照政府授权履行管理职能,与广大会员单位同向发力、砥砺奋进,彰显责任担当,拓展行业影响,助力行业发展。严格按照《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和章程规范运作,构建现代法人治理体系,规范内部管理工作,不断健全完善协会法人治理结构。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参与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作用,在维护社会稳定、提高为民服务质量、建立和谐社会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始终坚持依法依规办会,将依法合规作为生存发展的生命线,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
(三)三江源生态保护基金会简要事迹
三江源生态保护基金会自2012年成立以来,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立足习近平总书记对青海“三个最大”省情定位和保护好青海生态是“国之大者”重要指示,以青海省委省政府对基金会提出的“全省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承担生态保护的特殊责任、发挥国家公园建设的积极作用”为职责定位,秉承章程宗旨,按照打造生态文明建设“新高地”、国家公园“示范省”总体部署,不断创新发展理念,遵循依法办会、开放办会、合作办会、创新办会工作思路,积极投身三江源生态保护和民生发展公益事业。
近年来,基金会拓展资金募集渠道、优化公益活动项目、发挥宣传合作优势,创新打造了“生态村建设”“生态小区建设”“饮水思源 探秘三江源”“青藏高原生态文明论坛”“关爱三江源群众健康行动”“我为高原种棵树”“一元钱一滴水 爱我三江源”“三江源沁源行动”等一批具有品牌影响力的社会公益活动和项目,在组织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生态保护建设事业,宣传和保护“中华水塔”,助力乡村振兴等方面做了一些积极尝试和探索,实现了募集公益资金超亿元、落实投资超亿元、单次公益宣传受众超亿人的三个“超亿”新突破。通过不懈努力,已形成聚焦职责使命,发挥党建效能,创新品牌特色,强化宣传引导,提升工作质效的良好发展态势,成为社会各界参与三江源生态保护建设事业的落巢点和集散地,成为连接政府与社会、企业与基层、公众与农牧民的重要桥梁纽带,得到了各级领导、环保组织和的广大群众的充分肯定和信赖,品牌影响力、社会公信力、组织感召力、群众参与度不断增强,各项工作取得了实实在在成效,为全社会共同实现三江源生态保护公益事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四)青海省银行业协会简要事迹
近年来,青海省银行业协会在业务主管单位和登记管理部门的指导下,坚持党建引领,不断推进党建、业务双强双优,积极践行金融服务使命,各项工作成果显著。
一、党建工作扎实推进。通过开展多样培训和教育活动,丰富支部“和协监管・服务织梦者”党建品牌内涵,推进清廉金融文化建设,全年无违规违纪行为,营造了风清气正的行业环境。
二、内部治理不断强化。顺利完成年度年检,2022 年荣获“5A”级社会组织称号。依规完成备案工作,严格执行财务制度,加大减费让利,2019年以来,连续减降会员单位会费达1512.6万元,减轻了会员负担。
三、积极维护会员权益。加大维权成效,推动预交诉讼费申退,2024年全省银行业申请退费1048.46万元,成功退回368.77万元;通过谈判降低押运费涨幅,为西宁辖区节约近400万元守押费。
四、着力化解矛盾纠纷。践行“金融为民”理念,构建多元纠纷调解机制,设立10个调解室。2024年调解成功839件,金额1.26亿元,调解成功率达60%,保护了消费者权益,减轻会员单位信访压力。
五、服务质效显著提升。协同开展多项金融知识宣传活动,举办各类培训,提升公众素养和会员单位能力。
未来,协会将围绕“党的建设、服务会员、助力监管、协会治理”重点任务,为青海银行业高质量发展持续贡献力量。
公示期自即日始5个工作日,即5月13日至5月19日。公示期间,如对拟推荐对象有异议,请来电、来信、来访向省民政厅署名反映。
联系电话:0971-4399318、4399327
通讯地址:青海省西宁市城西区五四西路69号省民政厅
青海省民政厅
2025年5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