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北州立足高原地区地广人稀、多民族文化交流融合的州情特点,强基础,补短板,着力推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不断满足群众养老服务需求。2024年被省政府评为“养老兜底保障等工作成效明显地区”;被民政部、财政部评为2022年全国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能力提升行动项目“优秀”地区。
一、强化保障,构建养老服务协同格局。一是组织保障聚合力。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农牧区养老服务工作,成立由州长为组长的养老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将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纳入全州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重要议事日程,形成党政主导、部门支持、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养老服务发展“四梁八柱”不断健全。二是制度保障定准则。印发《海北州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海北州老年人助餐服务实施方案》等重要政策文件5个,制定基本养老服务清单22项,养老服务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三是资金保障注活力。累计争取中央和省级养老服务专项资金8577万元,为农牧区养老服务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持,全州三级养老服务设施建设进一步健全;州县财政累计投入资金7625万元,有效保障养老服务绩效评估开展、机构设施运转及改造提升。
二、科学布局,健全养老服务支撑体系。一是推进养老设施建设网络化。建成运营养老机构及设施137所,实现养老机构四县全覆盖,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达到70%,乡镇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达到50%,养老护理型床位占比达到60%,“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提前一年实现。二是推进老年助餐服务多元化。以全州村(社区)“十有”工程为依托,全力推动“助餐点”建设,落实省州及慈善帮扶资金814万元,新建、改扩建助餐点135个。三是推进居家养老服务精细化。聚焦困难失能老年人需求,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为困难失能老人开展助餐、助洁、助急、护理等基本服务和个性化服务,服务满意度达到99%以上。突出“一人一策”,精准实施272户困难失能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高质量通过国家验收。四是推进医养融合服务特色化。针对高原地区老年人多发的心脏病、肺心病、关节炎等慢性疾病,采取“病时医疗、康时照护”模式,结合海北中藏医特色,与医疗机构签订服务协议,开辟绿色通道,为机构和居家服务老人开展特色医养康养照护服务。探索开展医养结合服务新模式,落实资金200余万元,实施门源县养老示范基地与县中医院医养联合体建设。五是推进养老福利保障常态化。全面落实老年人福利保障各项制度,累计发放高龄、意外伤害险、低保等各类补助资金2.9亿元,惠及3.1万老年人,老年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进一步提升。
三、多元赋能,提升养老服务发展水平。一是培养社会养老新动能。积极培育养老服务社会力量,4家养老服务社会力量承接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78所城乡养老服务设施实现社会化运营,带动农牧区剩余劳动力就业259人。二是发挥信息巡访新效能。建立健全农村留守老年人关爱服务机制,依托养老信息平台和居家服务组织,加大对农牧区特殊困难老人巡访关爱力度,累计回访关爱特殊老年人5.53万人次,收集解决需求3200余件。三是厚植孝老爱老新风尚。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组织开展算好幸福账、伟人像进机构、重阳节亲老爱老、老年人防诈骗宣传、巡访关爱等活动;丰富政策宣传载体,编印图文并茂、藏汉双语养老惠民政策《百问百答》手册;将尊老爱幼等内容写入《村规民约》《居民公约》等方式,进一步营造孝老爱老社会氛围,全面引导老人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
四、精细管理,推动养老服务监管覆盖。一是突出行业监管。统筹推进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行动,围绕养老服务领域4个方面37项内容进行全面排查整治。同时,将政府购买养老服务纳入养老服务综合监管信息平台开展日常监管。二是突出审计监管。每年落实资金8万元,聘请第三方机构开展居家服务绩效审计评价,并将评价结果作为服务资金发放的重要指标。三是突出联合监管。充分发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机制,联合相关部门开展督查,对排查出的问题及时予以整改,有效提升了全州养老服务机构安全管理和服务质量。四是突出责任落实监管。全面压实机构和设施主体责任,落实专人专班24小时负责日常安全,确保养老机构安全“有人抓、有人管”,不断提高安全管理、风险防控的能力和水平。
下一步,海北州将加大财政投入和工作统筹力度,加快健全养老服务网络,全力构建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专业支撑、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供给格局,健全分级分类、普惠可及、覆盖城乡、可持续发展的养老服务体系,更好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养老服务需求,全力打造具有海北特色的高原养老服务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