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工作发展成就

聚焦弱势群体 强化慈善救治 省福利慈善医院全力护佑高原困难群众身体健康

时间:2025-03-17   来源:省福利慈善医院   浏览次数:879
  第十九次全省民政会议以来,省老年病医院(省福利慈善医院)紧紧围绕省民政厅工作部署,聚焦弱势群体,实施医疗救助,面向老年患者,满足健康需求,推进特色科室,加强门诊建设,更新设备设施,推进达标定级,提高医疗水平,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取得了可喜成绩......
  第十九次全省民政会议以来,省老年病医院(省福利慈善医院)紧紧围绕省民政厅工作部署,聚焦弱势群体,实施医疗救助,面向老年患者,满足健康需求,推进特色科室,加强门诊建设,更新设备设施,推进达标定级,提高医疗水平,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取得了可喜成绩。

2025年2月,医疗队赴果洛州囊谦县做“明眸工程”白内障筛查
  一、主要成就
  2019年至今,住院治疗26671人次,门诊治疗220298人次,手术治疗6519人次,健康体检32178人次。
  (一)特色科室建设成效显著。一是老年医学科契合老龄化社会需求。科室设立专业学组,深入专业学科研究,提高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水平。关注老年疾病综合评估、整体治疗,专注慢病、多病共治,个体化方案、精准施治,床位使用率保持在90%以上。二是康复医学科通过资质认证。科室培养康复人才、改造病区环境,融合中西医康复理疗技术。通过西宁市残联系统康复机构业务规范化评估,被省残联认定为三级定点康复医疗机构;三是眼科实现科室快速发展。科室聚焦人才、技术、设备储备,着力提升诊疗水平,实施“明眸工程”医疗救助项目,挂牌“江苏博爱光明行项目”西宁站。
  (二)医疗水平持续稳步提升。一是完善病历质量管理。修订《青海省福利慈善医院病历考核方案》,提高医务人员医疗文书书写质量,保障医疗安全。二是加强管理优化流程。实施“全院一张床”管理,眼科住院人次最高记录达百人。实行门诊“一站式”服务,安排专职导诊人员,负责“一对一”就医指导。加强临床路径信息管理系统应用,提高管理效率。三是开展多学科综合会诊。针对患者病情复杂不易明确诊断问题,及时组织多学科专家会诊,给出最佳诊疗方案。四是规范处方授权。专项培训医务人员,抗菌药物及麻精药品处方分级授权,抗菌药物及麻精药品使用有效监管。
  (三)门诊建设持续得到加强。医院门诊改造环境、引入专家、延伸时间,门诊建设加强。一是硬件提升。升级改造一二楼诊疗环境,合理划分区域功能,上线门诊、药房、放射等科室叫号系统;二是专家赋能。聘请肿瘤、骨科、泌尿、妇科、呼吸科、皮肤科、老年医学科、神经外科、消化内科等省级医疗专家定期来院坐诊、查房、手术;三是服务延伸。推进住院部科室带门诊,内科、外科、骨科、妇科门诊全天候诊疗服务。建立双休日门诊值班制度,双休日门诊值班常态化,满足差异化就医需求。
  (四)设备设施得到全面升级。一是门诊住院环境改善。2019年以来,先后实施一二楼改造项目、五至九楼改造项目、省老年病医院能力提升项目和省医疗服务与保障能力提升项目,实现医院一楼、二楼门诊,三楼、五至十楼住院部病区升级改造,诊疗环境明显改善。二是医疗设备更新升级。采购128排CT、DR、彩色超声诊断仪、电子高清胃肠镜、康复诊疗设备、检验检查设备、眼科诊疗设备、安宁疗护等医疗设备,医院医疗装备得到升级,为临床诊疗提供了技术基础和质量保障。
  (五)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医院通过引进人才、选派进修、学术交流提升能力,建立高素质医疗队伍。一是积极引进高端人才。引进兰州眼科专家,聘请省内肿瘤科、呼吸科、泌尿科、老年病科专家。20多名省内外专家志愿者不定期来院医疗服务。二是培养关键岗位专业技术人才。安排医疗骨干到北京301医院、北京康复医院、西安交大二附院、西京医院、广东三九脑科医院、青海省人民医院等省内外三级医院进修学习。三是建立完善院内培训机制。每年按计划组织医疗专题理论讲座和医疗技术操作培训,营造良好学习氛围,培养实用型卫生人才。四是积极推进同工同酬管理。将执业医师纳入同工同酬管理,破解编制内外待遇差异,稳定核心队伍。
  二、工作亮点
  (一)推进老年医院转型发展。医院定位老年医院,努力提升为老服务能力。一是挂牌老年友善医疗机构。经专家组评审验收,省卫健委批复挂牌“老年友善医疗机构”,设立为省级老年友善医疗机构示范点。二是对外交流学习加强。与北京老年医院、北京康复医院、甘肃省人民医院、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以及省内三甲医院合作,加强学科交流。三是联合推进医养融合。与省养老服务中心携手开展签约合作,明确服务内容。康复医学科康复大厅搬迁至省养老服务中心三楼,重新规划布局,提升服务功能。组建医养结合医疗服务队,定期开展健康管理效果评估。开通绿色就医通道,方便中心老人就医。四是扩大为老服务半径。主动对接民政领域养老服务机构,与西宁市社会福利院等养老服务机构签订医养结合服务合作协议,通过绿色就医通道,先后共有300多人次养老院患病老人及时得到有效治疗和悉心照顾。
  (二)医疗救助覆盖面广人多。一是扎实开展“明眸工程”医疗救助。贯彻落实省民政厅助力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为民办实事项目。组织医疗团队赴全省各地筛查眼疾患者6000余人,实施白内障手术2000多例。二是提升残疾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开展肢体残疾患者手术与康复、福康工程、福彩助残、0-18岁残疾儿童医疗救助等项目。筛查肢体残疾患者8000余人,实施肢体残疾矫形和置换手术及康复治疗5000多例。救助资金1300多万元。三是积极参与政府购买服务项目,承接实施《西宁市儿童福利院向社会力量购买残疾儿童康复服务项目》。安排15名儿童医疗、康复、护理专业人员入驻西宁市儿童福利院,负责全院87名残障儿童康复诊疗及训练服务。四是开展“幸福微笑”公益行动。邀请香港颌面外科专家,成功为109例唇腭裂患儿免费实施手术治疗。五是开展“慈善清虫助困行动”、玉树地区“重大疾病”、疝气患儿手术康复,血友病治疗等医疗救助项目。惠及不同病种贫困家庭。
  (三)医院评审通过达标定级。2023年二级甲等综合医院评审通过,标志着医院从“规模驱动”向“内涵发展”的战略转型。通过制度重构夯基础、质量管控强内核、管理工具促效率,不仅实现资质合法化,更构建了可持续改进的运营体系。一是推进“以评促改”。针对评审标准的583款标准,分解任务清单,限期销号管理;开展评审专题培训,覆盖全院职工,确保标准内化与执行落地。二是完善制度体系。系统整合制度规范,覆盖法律法规、岗位职责、应知应会、应急保障、医疗质量、院感防控、患者安全等核心环节,形成标准化管理体系;建立制度动态修订机制,确保与评审标准持续对齐。三是确保质量安全。严格控制18项医疗质量监测指标(如手术并发症率、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实现全流程闭环管理;不良事件上报率提升,整改完成率达100%。四是提升服务能力。推行“首诊负责制”“多学科联合门诊”,提升门诊疑难病例处置效率,提升患者满意度。医院软硬件建设得到质的飞跃,医院的质量、安全、服务、管理、绩效等方面全面提升。
  (四)新冠疫情防控取得胜利。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医院设立预检分诊、发热门诊、隔离病房,实施分级防护,安排医务人员24小时值守。设立“三无人员和流浪乞讨人员”病区。2021年设置预检分诊、发热门诊。预检分诊分流发热患者,发热门诊第一时间安排专车转诊治疗。11月份20名首批采样人员响应号召,核酸采样标本10000余份。2022年先后选派150名医护骨干赴西宁市主城区、25名医护人员驰援格尔木,同时安排负压救护车参加无症状感染者、密接人员转运,累计采集核酸样本160余万人次。收治新冠感染患者,高峰期住院人数达到200多人。2023年医院成立医疗救治工作小组,优化医疗救治流程,打破住院部科室专业限制,全力收治新冠感染患者,有效确保了人民群众平稳度过感染高峰期。


扫一扫在手机端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