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报道

西宁市一体化推进养治教康社 保障特需儿童健康成长

时间:2025-02-14   来源:西宁市民政局   浏览次数:10663
  近年来,西宁市紧紧围绕特需儿童“养、治、教、康、社”多元化服务需求,持续深化优化提质,扩大“幸福半径”,落实“精准化管理,精细化服务”质量提升行动,依法保障儿童各项权利,用心用情护航儿童健康成长、全面发......
  近年来,西宁市紧紧围绕特需儿童“养、治、教、康、社”多元化服务需求,持续深化优化提质,扩大“幸福半径”,落实“精准化管理,精细化服务”质量提升行动,依法保障儿童各项权利,用心用情护航儿童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人性化关怀,做好儿童养育工作。扎实开展入院儿童综合评估,根据儿童身心健康情况,实行“一人一策”服务,采取集中供养、模拟家庭和家庭寄养三种养育模式。结合护理评估、护理计划、护理实施、护理评价四个步骤,为特需儿童制定契合个人需求、符合护理要求的“一日护理流程”,将特需儿童24小时的生活起居、健康监测、康复教育跟进等服务按需按时投放给每一名特需儿童。同时,充分发挥儿童福利院优势资源,专门设立日托班,配备专职护理人员,先后为73名社会残疾儿童提供日托、周托等“喘息”服务,减轻残障儿童家庭压力和经济负担。
  一体化发展,提升医疗服务水平。西宁市儿童福利院于2008年被民政部确定为省“明天计划”脑瘫儿童术后康复训练示范基地,与内地优质专科医院合作,先后为159名患有癫痫、脑瘫、先心、唇腭裂儿童实施了手术治疗。2012年成立院医务室,2021年申办成立西宁市残疾儿童康复中心并取得一级医疗机构资质,与青海省妇女儿童医院、青海省人民医院等7家三甲医院签订合作协议,常态化开展义诊、免费体检、培训讲座、应急演练等活动,建立了儿童夜间紧急转院机制、远程会诊机制等,构建了迅速、有效、专业的绿色就医通道。2021年以来,累计外出就诊受益儿童达369人次,完成适龄儿童健康体检141人次,为儿童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差异化施策,保障儿童受教育权利。西宁市儿童福利院重度残疾特教班成立于2017年,内设学前教育班、启智教育班、早期干预班、幼儿教育班,小学教育班、引导式教育班等残疾学生义务教育服务班级。建立了模拟家居室、模拟超市、模拟消防站、沙盘治疗室等40间专业服务功能室。为全省6-17岁的智力障碍、孤独症、脑性瘫痪等适龄残障少年儿童纳入学籍管理并提供九年义务教育。截至目前,累计接收在籍学生189名。本着“儿童发展全面化、儿童受益最大化”的理念,根据残疾儿童个体差异开展送教育、送康复、送技能、送指导、送康教辅具,先后为20余名适龄重度残疾学生开展送教340余次。同时,特教班研发录制的康复教育融合教学视频在全市教育系统广泛推广运用。
  多元化服务,提高儿童康复质量。西宁市儿童福利院于2018年被评定为青海省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定点三级评定机构,内设水疗室、中医治疗室、多感官训练室等20间专业功能室,配备有步态水疗机、蜡疗机、智能下肢训练系统、移动天轨等专业设备。承担0-17岁残障儿童的脑瘫、智力、孤独症康复训练服务,先后将267名机构内外儿童全部纳入残疾儿童康复救助项目,实施免费精准康复,为191名特需儿童适配制作了矫形鞋、膝踝足矫形器等支具,帮助特需儿童改善、补偿残障缺失的功能,提高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及康复训练效果。
  专业化介入,满足社工服务支持。积极发挥社工专业优势,社工全程介入儿童服务工作。2003年引入社会工作专业并成立社工部,开展儿童安置评估、心理疏导、情感抚慰、文体活动、链接资源等工作。积极打造了“牵手相伴 共‘童’绽放”儿童志愿关爱服务品牌,针对提升儿童心理健康、自我认同、社会融入等方面面向全市460名特需儿童开展“三融·五进”系列活动114期,覆盖特需儿童2169人次。同时,积极为升学儿童联系优质学校,帮助健康超龄儿童寻找工作,切实保障儿童受教育的权利和社会归属感,切实保障好特需儿童合法权利。


扫一扫在手机端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