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提案办理结果

关于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第2024130号提案答复的函

时间:2024-07-09   来源:厅办公室   浏览次数:9120
尊敬的李玉强、李青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农村未成年人网络素养教育和网络管理的提案”收悉。首先感谢您对民政工作,特别是对农村未成年人网络素养教育和网络管理的高度关注关心,您的提案既客观反映了当前农村未成年人网络素养教育和网络管理现状,又提出了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是一份推动加强我省农村未成年人网络素养教育和网络管理的好提案,现答复如下......
青民函〔2024〕56号
尊敬的李玉强、李青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农村未成年人网络素养教育和网络管理的提案”收悉。首先感谢您对民政工作,特别是对农村未成年人网络素养教育和网络管理的高度关注关心,您的提案既客观反映了当前农村未成年人网络素养教育和网络管理现状,又提出了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是一份推动加强我省农村未成年人网络素养教育和网络管理的好提案,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全省各级民政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具体要求,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服务内容不断拓展,成效显著。但是,一些农村留守儿童、困境儿童由于受成长环境、经济条件、监护不力等多重因素影响,使用手机上网时间长,沉迷网络游戏现象突出,严重影响了学习和成长。民政部门作为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等特殊困难群体关爱服务保障的职能部门,始终把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网络素养教育和网络管理摆在突出位置。
  一是健全工作协调机制。2021年,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赋予民政部门统筹、协调、督促和指导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职能,省民政厅积极履行牵头职责,推动建立了省、市、县三级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构建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政牵头、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格局。2023年未成年人保护工作职能划转至省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后,按照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相关文件精神和省领导批示要求,省民政厅积极协调省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在省级层面上设立了由民政、教育、卫健等22个相关部门组成的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权益保障工作小组,并督促指导全省各地加快协调机制设立工作。目前,全省8个市(州)、45个县(市、区、行委)均已设立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权益保障工作小组,在全国率先实现了省、市(州)、县三级协调机制全覆盖,特别是海西州及西宁市城北区、城东区、城中区,黄南州同仁市、河南县、泽库县,果洛州玛沁县、达日县、甘德县、久治县坚持高位推动,由民政部门主要负责人担任工作小组组长,为进一步强化对全省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权益保障工作的统筹协调和督促指导,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困境儿童网络素养教育和网络管理工作及关爱服务保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二是强化政策制度建设。今年初,会同省委网信办、省教育厅、省公安厅等15个部门制定了我省《农村(牧区)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质量提升三年行动实施方案》,明确了六大行动24项重点工作任务,特别是在实施安全防护行动中重点明确了加强网络保护工作,细化实化了具体工作措施,积极引导农村(牧区)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加强对儿童使用网络、手机行为监管,指导其及时发现、制止和矫正儿童网络沉迷行为;积极配合网信、公安等部门开展“清朗·暑期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将农村(牧区)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列入重点人群,紧盯重点平台关键环节,紧抓涉及危害儿童身心健康的突出问题,及时进行处置。推动建立健全儿童网络巡查机制、信息发布关键词预审机制、不良信息举报受理机制、舆情应对处理机制,加强对儿童网络欺凌、造谣攻击、人肉搜索、侵犯隐私等有害信息的巡查监测、举报受理、有效处置。
  三是加强工作队伍建设。积极指导各地配齐配强乡镇(街道)儿童督导员和村(社区)儿童主任,全省407个乡镇(街道)和4664个村(社区)两支基层工作队伍配备实现了全覆盖。要求儿童主任常态化开展“政策宣讲进村(居)”活动,广泛普及《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等相关政策法规,引导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强化监护主体责任意识,依法履行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加强对儿童使用网络、手机行为监管;引导儿童学习自我保护技能,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引导村(居)民委员会落实工作职责,做好对监护人的法制宣传、监护督促和指导等工作。同时,要求儿童主任对辖区内的农村(牧区)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每个月联系不少于一次,每三个月至少入户走访一次,对长期隔代监护、沉迷网络、学习成绩较差的要加大走访频次,主动进行干预引导。省级层面采取“送教上门”“以会代训”的方式先后在6个市(州)组织举办了6期儿童主任示范培训班。邀请省内行业专家,重点围绕儿童主任职责、网络安全教育、家庭监护指导等内容进行授课,推动提升了基层儿童工作队伍开展网络素养和安全教育、未成年人保护相关政策法规宣传能力,取得了明显成效。
  四是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近年来,省民政厅积极争取经费支持,累计投入资金1000多万元,支持各地依托村(社区)现有综合便民服务中心、村级学校、幼儿园等公共服务场所,在全省45各县(市、区)购置配备了一批学习阅读、文体娱乐活动等基础设施设备,打造了585个示范性村(社区)“儿童之家”,为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提供了游戏、娱乐、教育等服务为一体的重要场所。同时,加大儿童服务类社会组织培育孵化,通过政府购买服务、链接公益慈善资源等方式,支持引导社会组织、志愿者等社会力量,有针对性地为农村(牧区)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提供阅读指导、运动游戏、精神陪伴等专业服务,丰富其精神文化生活。特别是2024年,积极争取省级彩票公益金支持,投入资金220万元在全省5个市(州)、11个县(市、区)、21个村实施困境儿童关爱服务示范项目,为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开展家庭监护指导、不良行为矫治、心理健康关爱等专业服务,加强网络保护,帮助他们健康快乐成长。
  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工作既是系统工程也是长期任务,需要在未成年人保护的整体框架下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制度建设、健全运行机制,全面呵护未成年人各项合法权益。下一步,民政部门将立足本职,充分发挥留守儿童和流动儿童权益保障工作协调机制作用,强化部门协同联动,进一步健全完善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体系,研究制定相关配套制度文件,细化相关部门职责任务,加快形成政府负责、部门协作、家庭尽责、社会参与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工作格局,推动全省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网络素养教育和网络管理工作取得新的成效。
再次感谢您对民政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联系人:省民政厅儿童福利处周明邦   
  联系电话:13897511755
 
                                
青海省民政厅
2024年7月19日


扫一扫在手机端打开当前页
相关链接上方广告
相关链接
青海新闻网 中央电视台CCTV 中华慈善网 新华网 青海新闻网 青海人民政府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Copyright 青海民政信息网-主办单位:青海省民政厅办公室 mzt.qinghai.gov.cn Reserved. | 青ICP备05001072号-8
信息中心:0971-6166130 政府网站标识码:6300000040
2006-2022 mzt.qinghai.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信息中心】
青公网安备 63010402000208号

党政机关
青海民政公众号
党政机关<标识>
网站找错
民政通办小程序
政府网站<找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