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风易俗典型案例

文明新风显成效 村规标准人人夸——黄南州河南县优秀典型案例

时间:2024-08-12   来源:政策法规处   作者:社会事务处  浏览次数:2009
  河南县蒙古族婚俗流行于黄南州河南蒙古族自治县的传统民俗,至今保留着多元性婚俗文化特色,婚俗集河南县蒙古族传统的民间信仰、饮食文化、服饰文化、社交文化、礼仪习俗、民族歌舞于一体......
        河南县蒙古族婚俗流行于黄南州河南蒙古族自治县的传统民俗,至今保留着多元性婚俗文化特色,婚俗集河南县蒙古族传统的民间信仰、饮食文化、服饰文化、社交文化、礼仪习俗、民族歌舞于一体,以特殊的蒙藏风格、浓郁的游牧生活气息、热烈的歌舞形式场面而著称。婚礼经过媒人说亲、相亲、订婚、聘礼、迎亲、送家行礼、举行结婚等较为繁复的程序,这些仪式程序和活动内容不同于其他民族婚礼也与其他地区的蒙古族婚礼有别,是蒙古族婚礼中最具特色,最有吸引力的,它凝聚了蒙古族礼仪风俗的精华,是迄今保留的最完整且内容最丰富的一部蒙古民族风情画卷。

        迎难而上,村民自治“动真格”。一是各乡镇村支两委、党员、志愿者、驻村干部共同发力,通过组微信群、实地走访、召开群众“吐槽”大会等方式,发放《移风易俗倡议书》,对红白事互相攀比大操大办现象的现状和危害进行宣传。二是按照“三个严格控制”的原则完善村规民约,让违规办酒整治有了参考标准。通过村民议事会和道德评议会的协商讨论,结合本地实际,规范了酒席置办范围和宴席规格,限定了随礼最高金额。村规民约规定提倡:红事 1 天,白事不超过3天;随礼金额红事不超200,白事不超100;宴席规格桌数一般不超过10桌,每桌花费不超过400元;婚宴婚车不超过 5 辆;以村规民约实现自我约束,实现自我管理。

        找准堵点,规范办酒“解难题”。每年春节前后是酒席集中置办时间,一天吃 5家酒席的情况时有发生,这种居高不下的人情消费,给本来收入就不高的家庭蒙上了一层阴影,阻碍了全县经济发展,也引起了部分群众的不满,规范农村办酒席势在必行。一是明确规定村民酒宴置办要提前 3天向村两委申请备案,按照自办家宴管理办法予以监管,让违规办酒行为有了正向约束。二是树立优秀典型,建立红黑榜曝光机制。制定《文明新风积分管理办法》,每年持续开展“最美村民”“好公婆、好媳妇”“村庄十大孝星”“最美庭院”等活动评比,对执行村规民约表现好的村民给予表彰和奖励,将结果形成“红榜”公示表扬。对表现不好的村民记录信誉档案,在子女参军、考公务员、家人提干等方面给上级考核部门提供借鉴,暂缓享受村里的优惠政策,对结果形成“黑榜”进行曝光。

        自我省开展婚俗改革工作以来,我县以婚俗改革为契机,大力推进和谐婚姻家庭建设,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认同感,婚姻领域移风易俗工作取得了新成效,共制止全县大办白事、红事 40 多起,当地的生日宴、剃头宴、升学宴、过寿宴的现象得到缓和,违规办酒、大操大办的乱象得到有效遏制,形成了“新事新办,厚养薄葬”的良好社会风气。
 


扫一扫在手机端打开当前页
相关链接上方广告
相关链接
青海新闻网 中央电视台CCTV 中华慈善网 新华网 青海新闻网 青海人民政府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Copyright 青海民政信息网-主办单位:青海省民政厅办公室 mzt.qinghai.gov.cn Reserved. | 青ICP备05001072号-8
信息中心:0971-6166130 政府网站标识码:6300000040
2006-2022 mzt.qinghai.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信息中心】
青公网安备 63010402000208号

党政机关
青海民政公众号
党政机关<标识>
网站找错
民政通办小程序
政府网站<找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