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主动发现机制。各级民政部门主动牵头协调,有效发挥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协调机制作用,加强与公安、城管、卫健等部门协同配合,联合乡镇(街道)、村(社区)广泛开展辖区内流浪乞讨人员摸底排查,动员网格员、物业保安、公交出租司机等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加大救助巡查力度,做到了排查无死角、救助无遗漏。西宁市依托全市福彩投注点、社区综合服务站设立了260个救助服务咨询点,主动开展劝导引导4167人次。强化保护性救助机制。各救助管理机构加大五类重点地区和极寒恶劣天气等重点时段的巡查力度,落实每日不少于2次的街面巡查,建立巡查日报制度,实时掌握辖区内流浪乞讨人员情况,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救助,实现了街面流浪乞讨和露宿街头人员动态清零。对精神障碍患者(含疑似),按要求先就医、再救助,坚决防止漏救事件发生。强化源头治理机制。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建立易流浪走失人员信息库,定期进行信息比对,加强源头监管工作。对新增反复乞讨、屡送屡返、职业乞讨人员继续进行源头治理,严格执行落户安置政策,巩固拓展源头治理成效。西宁市加强跨区域协作治理,海东市制定了重点流入地派员驻点对接制度,有效提高了沟通、送返效率。强化信息化寻亲机制。省民政厅利用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信息系统,对救助指标进行统计汇总、分析研判。积极推行“互联网+救助寻亲”服务模式,提供精准的寻亲服务。同时,加强与全国各地公安部门、志愿服务团体信息共享,利用DNA信息库帮助临时受助人员、已安置人员寻亲,帮助他们尽快回归家庭。
编审:朱彦清 编辑:霍艳珺 供稿:刘元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