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央和国家机关年轻干部修好基层这门课的重要批示精神,持续巩固深化主题教育成果,根据中央和国家机关团工委关于开展2023年中央和国家机关青年干部“根在基层”调研实践活动的有关通知要求,民政部直属机关团委组织青年干部调研团队于10月9日至13日赴青海省开展“根在基层”调研实践活动。青年干部走进省厅机关,开展座谈交流;参访纪念场馆,接受红色教育;深入农村牧区,探访困难群众;调研城市社区,感受治理创新;走访民政机构,了解服务动态。本报今日刊发青年干部的调研日记、体会,以飨读者。
我愿称他们为最可爱的人
民政部机关党委(人事司) 邹松
每次走进养老院和儿童福利院,我的心情都很复杂。一方面感到辛酸,看到一部分特殊困难群体遭遇身体残障、心灵创伤而心生悲戚;另一方面又很欣慰,看到民政服务对象享受集中供养、照料而感到心安,看到一线养老护理员、孤残儿童护理员默默坚守在第一线而涌起感动。青海之行,到省社会福利院、西宁市儿童福利院还有一家公建民营养老机构调研,面对面和一线护理员交流沟通,听他们讲述工作中的酸甜苦辣,看他们满怀爱心和耐心照料老人、孩子,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养老护理员直接为老人提供服务,他们的工作内容琐碎、繁杂,工作时间长、强度大,梳头理发、换洗衣服、喂饭送药、手工活动、端屎端尿……对他们来说,这是一份又累又“味”的工作。间或遇到被老人误解、撒气,护理员们还要承受极大的心理压力。
我问一位护理员大姐:“干这行累不累?有没有想过换一份工作?”她说:“累是肯定的。有几次被气到了,想一走了之。但回过头想想,他们坐在轮椅上、瘫在床上,也好可怜,我们再不管,谁管呢?”
我常常想,做一次好事很容易,参与一次志愿活动也很容易,但是把持续付出爱心当成职业,长时间照顾老人,很难。养老护理员,就是坚守在伟大一线的人。
孤残儿童护理员为孤残儿童提供日常生活照料和护理,并协助专业人员为孩子们开展康复治疗。在西宁市儿童福利院,我问一位护理员:“多少孩子有希望回归社会?”她眼神平静地说:“通过我们的努力,有些孩子还是很有希望回归社会的。有些孩子可能十八岁以后就转到社会福利院继续接受照料。他们都是残缺的天使,我们给他们的康复治疗多一点,他们回归社会的希望就大一分。”我说:“你们是扶助他们的妈妈天使。”
不论是养老护理员还是孤残儿童护理员,他们身上诠释的都是民政人的大爱之心。这种爱,不是泛泛的同情,而是博大的、无差别的爱。他们为特殊困难老年人送去了有尊严的生活保障,为孤残儿童送去了融入社会的希望。我愿称他们为最可爱的人。
(来源:中国社会报)
(来源:中国社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