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活动

全省民政系统用情办好民生实事不断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时间:2023-08-22   来源:青海政务信息 要情第404期   浏览次数:4675
  今年以来,全省民政系统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自觉把民政工作融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积极补齐民生短板,用情办好民生实事,凝心聚力兜底线、保稳定、促发展,不断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民生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今年以来,全省民政系统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自觉把民政工作融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积极补齐民生短板,用情办好民生实事,凝心聚力兜底线、保稳定、促发展,不断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民生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一、积极拓宽社会救助政策覆盖范围。严格落实社会救助主动发现机制,将全省80余万低收入人口纳入动态监测范围,与乡村振兴、医保等部门共享比对数据21项,累计将乡村振兴部门认定的5481户、2.05万监测对象中的4223户、10070人纳入民政救助保障范围。人性化拓宽社会救助政策覆盖范围,将5.8万名低收入群体中的重度残疾人和支出型困难人口、低边家庭中的重病患者参照“单人保”纳入低保范围,将各项社会保险统筹费、生态保护补助奖励等13项收入不计入申请家庭收入。持续优化社会救助便民服务效能,与民政部低收入家庭认定指导中心建立部省联网数据交换查询机制,取消可支配收入、租贷合同等22项证明事项,全省90%以上县区低保审核确认权限下放至乡镇(街道),低保办理时限缩短至20个工作日。充分发挥民政系统自身行业优势,针对调查研究发现的困难问题、征求的群众意见,筹集资金1500余万元开展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关爱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导诊”助老、配备残疾人康复辅具、丰富搬迁村老年人精神生活、“明眸工程”、健康助力、帮扶村产业振兴、圆梦助学、关爱门源县老年人等民政助力乡村振兴十项为民办实事项目。
  二、着力加强民生兜底保障。针对社会救助领域存在的制度体系不够健全,服务水平有待提高,效能发挥不够充分等问题,深入开展社会救助领域“监管效能提升年”活动和专项治理“回头看”行动,联合相关部门出台规范经济状况核对、加强资金管理使用、做好社会救助兜底保障等文件,升级改造低收入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信息系统,实现困难群众“应保尽保、应救尽救”,截至6月底,全省共有城乡低保对象35.25万人,特困供养对象1.7万人,发放救助资金约13亿元;实施临时救助7.5万人次,发放临时救助资金约1.28亿元。着力加强基层社会治理,针对存在的村级组织运行不够规范、社会组织领域风险防控力度还需加强等问题,制定规范村级组织工作事务、机制牌子和证明事项的具体措施,召开专题会议进行政策解读、明确相关要求,指导基层进一步规范村级组织事务管理。严格落实社会组织登记、年检、评估等工作同步机制,推动建立登记管理机关、业务主管单位、行业管理部门、党建工作机构和相关职能部门共同参与的社会组织综合监管体系,持续打击整治非法社会组织、社会组织违法活动,有效防范化解社会组织领域风险。着力加强基本社会服务,针对存在的流浪乞讨人员源头治理不到位问题,对省内户籍的34名反复流浪乞讨人员明确省、市(州)、县(市、区)民政部门以及乡镇(街道)、村(社区)五级责任人,按照“一人一策”的要求和分类救助的原则,逐一入户走访调查,摸清流浪乞讨原因,落实救助帮扶政策、从源头上解决了反复流浪乞讨问题。推动各地层层建立由民政、公安、城管、卫健等多部门和各乡镇(街道)协调配合的常态化巡查发现机制,提高街面主动救助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截止6月底,全省累计救助流浪乞讨人员2664人次。
  三、持续优化养老服务供给。围绕“努力打造具有高原特色养老服务背海样板”工作目标,先后深入全省4个市州、9个区县听民意、摸实情、谋实策,调研论证打造高原特色养老服务背海样板的总体思路、主要预期目标和七个方面的具体工作。积极与卫生健康、市场监管等部门对接,对全省部分养老机构实施“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分层分级分类组织开展养老院院长、养老业务骨干等培训,截至目前共完成1716人次培训任务。加快推进民生实事项目,利用现有养老机构、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在全省打造了50个具备综合助餐、日间照料等综合功能的社区养老服务点(站);利用现有农村互助幸福院和闲置房屋等资源,推进邻里互助助餐模式,在全省打造了100个具备助餐及日间活动功能的农村互助养老点(站);下达资金751万元在全省实施1500户经济困难的失能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项目,截至目前已完成1303户。扎实抓好示范地区建设,在推动西宁市进入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国家督察激励地区的基础上,指导西宁市抓住有利机遇,积极推进养老服务特色化、网络体系化、管理规范化、队伍专业化四大工程,以“走在前作表率”不断推动新时代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努力把西宁市打造成全省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先行市。
  四、有效解决群众关切期盼。立足青海多民族地区实际,围绕解决老百姓普遍关心的“逝有所安”问题,对我省殡葬管理工作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形成的《青海民族地区殡葬管理现状及改革发展调研报告》,获民政部“民政论坛”优秀调研报告三等奖,为进一步推动我省民族地区殡葬事业高质量发展打下了基础。坚持以改革创新的思维和办法破解民政事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难题,投入资金400万元,开展困难残疾人集中照护托养服务试点工作,为西宁、海东市100名困难残疾人提供无偿集中照护服务,有效减轻了残疾人家庭负担,推动实现了“托养一人、解放一家、脱贫一户、温暖一方”的良好社会效果,为全省创新出台困难残疾人集中照护政策探索了有益经验。全面推进服务型政府机关建设,实施“限时办结制”“首问负责制”,引导党员干部时刻关注群众呼声,关心民生疾苦,自觉做好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等工作。

(来源:青海政务信息  要情第404期)


扫一扫在手机端打开当前页
相关链接上方广告
相关链接
青海新闻网 中央电视台CCTV 中华慈善网 新华网 青海新闻网 青海人民政府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Copyright 青海民政信息网-主办单位:青海省民政厅办公室 mzt.qinghai.gov.cn Reserved. | 青ICP备05001072号-8
信息中心:0971-6166130 政府网站标识码:6300000040
2006-2022 mzt.qinghai.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信息中心】
青公网安备 63010402000208号

党政机关
青海民政公众号
党政机关<标识>
网站找错
民政通办小程序
政府网站<找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