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

推进移风易俗 弘扬文明新风——深入开展主题教育活动 规范村规民约居民公约

时间:2023-07-12   来源:厅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   作者:阮宏江  浏览次数:4693
  村规民约、居民公约是村(居)民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行为规范,也是推动移风易俗,促进乡村治理的重要举措......
  村规民约、居民公约是村(居)民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行为规范,也是推动移风易俗,促进乡村治理的重要举措。主题教育开展以来,省民政厅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基层治理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指导各地修订完善务实管用的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充分发挥其在倡导公序良俗、规范群众言行、调处矛盾纠纷、强化依法治理、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推动完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
  依法合规,制定务实管用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坚持“党建引领、依法合规、民主立约、务实管用”原则,严格按照征集民意、拟定草案、提请审核、审议表决、备案公布的程序,将日常行为、维护公共秩序、维护社会稳定、保护生态环境、弘扬传统美德、推进乡风文明、保障群众权益、调解矛盾纠纷等内容纳入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制定出接地气、冒热气、有生机、易落实的“一村一规”。同时,健全完善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奖惩措施,着力强化村规民约、居民公约的约束性、彰显实用性、突出实效性,切实让村规民约、居民公约成为适用于本村(居)自治、村(居)务管理服务行得通、办得到、得人心的“小宪法”,成为村(居)民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
  因地制宜,重点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指导各地聚焦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紧盯滥办酒席、天价彩礼、薄养厚葬、攀比炫富、铺张浪费、家庭暴力、拒绝养老抚幼、侵犯妇女儿童合法权益、涉黑涉恶、“等靠要”懒汉行为等群众反映强烈的陋习乱象和突出问题,结合当地历史文化、风俗习惯出台针对性强的村规民约。例如黄南州尖扎县贾加乡贾加村:婚嫁彩礼不得超过3万元;丧葬总费用不得超过5万元;海南州贵南县茫曲镇达玉村提倡简化丧事程序,举办丧事不超过1万元,随礼不超过100元,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遏制天价彩礼,杜绝盲目攀比。积极推行“爱心超市”积分管理制度,科学设置积分制管理标准,对村(居)规民约执行情况进行量化,建立积分台账,实行动态管理。
  注重宣传,科学合理运用惩戒措施。充分利用公众号、微信群、朋友圈等新平台开展宣传,提高对村规民约、居民公约的知晓率。持续开展优秀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征集评选活动,编印《全省优秀村规民约居民公约选编》下发各地,推动村规民约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将自觉守约履约与文明村镇、民主法治示范村、文明家庭、星级文明户、平安村(社区)、和谐社区、绿色社区等示范创建活动有机结合,与优秀共产党员、行业先进个人、好公婆、好媳妇、好儿女等评选活动有机结合,引导村(居)民养成自觉履约的行为习惯。对天价彩礼、薄养厚葬、不劳而获等陈规陋习和不良风气作出限制性规定,对于拒绝履约造成不良影响的,采取批评教育等方式督促改正,对拒不改正的,在一定范围内公开曝光,不得评先评优,形成积极遵规守约的良好氛围。
  强化监督,确保监督奖惩制度有效执行。指导各地加强村(居)务监督委员会建设,充分发挥村(居)务监督委员会的监督职能,紧密结合村(社区)实际,重点加强对建设文明乡风、推动移风易俗、执行村(居)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居民公约等情况的监督。依托村(居)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禁赌禁毒会,推动村规民约、居民公约有效执行。加强村(居)民培训教育,提高遵规守约的思想认识,通过监督奖惩调动村(居)民参与村级事务监督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互相监督、共同促进的浓厚氛围,形成共建共享、文明和谐的良好风气,为乡村振兴发展提供内生动力。
 
编审:王智宏 编辑:吴薇 供稿:阮宏江


扫一扫在手机端打开当前页
相关链接上方广告
相关链接
青海新闻网 中央电视台CCTV 中华慈善网 新华网 青海新闻网 青海人民政府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Copyright 青海民政信息网-主办单位:青海省民政厅办公室 mzt.qinghai.gov.cn Reserved. | 青ICP备05001072号-8
信息中心:0971-6166130 政府网站标识码:6300000040
2006-2022 mzt.qinghai.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信息中心】
青公网安备 63010402000208号

党政机关
青海民政公众号
党政机关<标识>
网站找错
民政通办小程序
政府网站<找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