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助餐服务既是老年人关心的“关键小事”,也是关乎千家万户的“民生大事”。今年以来,青海省各级民政部门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养老服务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重点聚焦特殊困难人群助餐服务需求,从强化顶层设计、典型引领、监督管理三方面着手,全力提升城市和农村助餐供给服务能力,不断满足老年人就近就餐需求,努力守护老年人“舌尖上的幸福”。
一是强化顶层设计,优化服务保障。围绕优化养老服务发展环境,提高养老服务质量,制定出台《青海省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等一系列基础性政策文件,对构建城乡老年助餐服务体系提出明确要求和规划目标,确保了老年人助餐服务体系建设有章可循、有序发展。省政府连续10年将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政府购买服务等内容列入民生实事工程,省财政每年投入1.2亿元左右,支持各市州开展政府购买养老服务,充分发挥各地城市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和农村互助幸福院作用,为全省约10万名60周岁以上经济困难老年人和80周岁以上高龄老年人提供以助餐为重点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
二是强化典型引领,推广惠民服务。充分发挥地方资源和特色优势,不断探索助餐发展新模式。西宁市通过实施“个十百千”工程,市、区两级民政部门投入1500万元,搭建“12349”助餐信息管理平台,共建成养老助餐服务设施148家,累计为140万余人次提供助餐服务,“市、区、街、社区(村)、小区”五级助餐送餐配餐服务网络体系初步建立,形成中央厨房+社区配送+配餐、送餐、助餐”的三级服务模式,助力“15分钟”生活幸福圈。海南州贵南县依托农村老年互助幸福院建设,采取政府补助、个人自助、爱心人士捐助、联点单位帮助、村集体经济资助为内容的“五助”模式,用“一碗热饭”解决了子女在外放牧打工造成的老年人“吃饭难”问题。其余各地结合自身实际在农村牧区采取“互助+自助”服务模式,自主开展午间助餐服务,初步形成了以乡镇敬老院为枢纽,农村互助幸福院为网点的农村养老服务格局,让农村老年人享受到了“舌尖上的幸福晚年”。
三是强化监督管理,守牢安全防线。多举措抓好助餐服务安全,凝聚助餐服务监管合力,建立健全养老服务综合监管制度,指导部分地区建立“爱老幸福食堂六公开”制度,将“爱老幸福食堂”作为日常监管的重点,通过随机巡查、明察暗访、抽样检测等方式保障了老年人“舌尖上”安全。西宁市、海东市、海北州、海西州探索建设符合本地区实际的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实现助餐服务信息化管理。西宁市明确相关部门监督管理责任,由民政部门联合市场监管、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在中央厨房驻场监督,并与市农商银行合作制作了“爱老幸福卡”,通过刷卡结算、自动对账,实现账目资金流程合规、公开、透明。同时聘请第三方评估组织定期现场查勘、查阅资料、召开座谈会,对爱老幸福食堂的建设及运营情况进行评估,精准划分助餐服务补贴,助力助餐服务“行稳致远”。
编审:朱彦清 编辑:霍艳珺 供稿:朱明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