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之所望,政之所向。今年以来,海北州民政系统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精神,完善保障体系,狠抓工作落实,着力在做好民生服务保障上下功夫,兜住兜准兜好民生底线。
健全完善社会救助制度持续推进救助提质增效
进一步规范临时救助,建立完善非本地户籍人口在急难发生地给予救助的临时救助政策。巩固拓展兜底脱贫攻坚成果,充分发挥城乡低收入居民家庭经济核对平台,强化部门联通,信息互通互享,在做好基本生活保障的同时,切实加大对低收入人口的动态监测,及时将符合条件的纳入救助范围,确保兜底脱贫人口不脱保、不漏底。截至目前,海北州纳入城乡低保、临时救助、特困供养22317人,发放救助保障资金5241.49万元;认定低保边缘家庭 1127户3412人。同时,强化社会救助监管,建立投诉举报制度,结合近年来兜底保障和专项治理中发现的问题短板,完善长效机制36条。加大政府购买服务监管力度,制定了《海北州政府购买社会救助服务工作监管措施(试行)》《海北州政府购买养老服务工作监管措施(试行)》,严格政府购买服务资金的管理和使用。并委托第三方评估机构连续四年对全州承接政府购买服务的社会组织开展情况及资金使用合理性等方面进行绩效评价验收。
着力推进养老服务工作不断提升养老服务质量
近年来,海北州依托全国第四批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紧盯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投入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和困难失能老人代养服务资金6600余万元,服务老年人5078人,服务次数达122万人次,带动剩余劳动力就业达1139人。建设各类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42个、床位420张,老年人高龄津贴、养老服务补贴、失能老年人护理补贴等政策落实落地,惠及13671名老年人,养老服务质量不断提升。同时,投资900万元,初步建成1个州级智慧养老服务平台、4个县级养老服务平台、45个村社区养老服务网点的网络智慧养老服务云平台,形成支持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居家智能照护、老人健康监护、农村留守老人关爱等为一体的综合型智慧养老服务云平台。同时,委托第三方服务质量评估机构每季度深入老年人家中进行满意度调查,加强养老服务监管,促使全州养老服务质量和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加强儿童保障工作加快提升服务保障水平
进一步加大各类困境儿童摸底排查工作力度,及时更新全国儿童福利系统,强化动态管理,提升精准保障水平;持续实施“孤儿医疗康复明天计划”和“福彩圆梦·孤儿助学”工程等福利项目;进一步加强儿童收养登记管理工作,全面实施收养评估,加强对收养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规范收养登记档案管理,依法依规开展收养登记管理。截至目前,纳入事实无人抚养儿童13名、孤儿163名,发放救助保障资金73.47万元;选优配强乡镇儿童督导员和村(居)儿童主任269名,办理收养登记4名。全州坚持“最有利于未成年人”的原则,逐步构建起“六位一体”未成年人保护体系和权益保障机制。积极推动儿童福利机构优化提质,逐步实现儿童福利机构向养育、医疗、康复、教育、社会工作一体化发展,提升儿童福利保障水平。
加强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有效提升管理服务水平
海北州县两级建立完善了《流浪乞讨救助管理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并召开联席会议,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对职业乞讨、骗助、强讨强要、组织未成年人乞讨等问题进行打击。同时,建立健全救助机制,结合“寒冬送温暖”专项行动和日常排查,密切关注陷入困境的流浪乞讨人员,提高街面主动救助能力,加强源头治理,避免反复流浪乞讨现象。2022年以来,共开展街面巡查872次,出动街面巡查救助车辆170车次,派出工作人员730人次,共劝导、救助流浪乞讨人员13人次,其中,对发现的2名无户口精神障碍流浪乞讨人员,完成落户安置工作。
完善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切实加强残疾人服务保障
聚焦残疾人群体实际需求,按程序将符合条件的残疾人纳入低保、残疾人“两项补贴”、特困人员供养等保障范围,不断延伸服务触角,全面推进残疾人两项补贴“跨省通办”“全程网办”。建立完善主动发现机制,结合入户走访、大数据监测等及时发现残疾人证登记变更,户口迁移、死亡等信息,及时停发,实现应补尽补,应退尽退。截至目前,共为5732名困难残疾人发放“两项”补贴273.335万元,切实保障了残疾人基本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