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省级社会组织:
为发挥社会组织优势,助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根据民政部《关于推动社会组织进一步助力高校毕业生等群体就业工作的通知》和《关于做好2023年社会组织助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等工作要求,现就持续做好助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通知如下。
一、提高思想认识。各社会组织要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切实增强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把助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的重要举措,发挥社会组织积极作用,做好相关工作。
二、开发拓展就业岗位。各社会组织要积极拓展服务空间、挖掘就业需求,通过面向高校毕业生开放就业岗位、设置见习岗位和提供灵活就业岗位等,扩大稳岗就业能力。社区社会组织要充分挖掘社区服务需求,开发社区服务岗位,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在社区内就业。专业性社会组织要深入挖掘教育、医疗、科技、文化、社会救助、养老服务、社会工作、托育等领域服务空间,加大高校毕业生聘用力度。基金会等慈善组织要增加直接面向基层、面向群众的公益慈善项目和资金,带动开发相应岗位,吸纳更多高校毕业生就业。
三、搭建就业对接平台。各社会组织要发挥联系广泛、链接资源的特点优势,以优质精准服务搭建就业对接平台。行业协会商会等要发挥与行业、企业等联系紧密的优势,积极挖掘本地区、本领域岗位信息,推动高校毕业生与企业用人需求的精准对接。社区社会组织要收集、发布、对接便民服务岗位信息,方便高校毕业生在社区内就近就业。社会组织联合会、慈善联合会、就业促进会、就业基金会等要搭建业内就业信息平台,推动其会员单位、理事单位免费或低收费为社会组织提供招聘信息发布等就业服务。
四、做好就业服务保障。各社会组织要发挥凝聚行业人才、具备专业能力、贴近基层群众的特点优势,积极开展形式多样、贴近需求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培训、就业指导、就业帮扶、心理咨询、法律援助等服务活动。职业教育类社会组织要发挥培训资源优势,积极开展行业、企业发展所需的职业技能培训服务。慈善组织、志愿服务组织、社会工作机构等做好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就业帮扶服务。城乡基层社会组织、培训机构等引导高校毕业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就业观,增强服务基层的能力。各类促进就业协会、社会工作机构等强化毕业生人文关怀与就业辅导,增强高校毕业生就业信心。权益保护领域社会组织要为毕业生提供普法宣传、法律咨询、纠纷调解、公益援助等权益维护服务,配合有关部门防范虚假招聘信息。
五、完善人才发展制度。各社会组织要以助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为契机,加强人才队伍储备和自身能力建设,切实改善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条件;要加强“校社合作”,积极参与“2023年百万就业见习岗位募集计划”,设置见习岗位,申报就业见习基地;要健全薪酬合理增长和支付保障机制,推动实施好人才评价、继续教育制度,增强高校毕业生等就业人员发展后劲,确保人才引得进、留得住、有发展。有条件的社会组织还要建立健全企业年金、医疗补充保险,鼓励支持专职工作人员参加个人养老金制度。
请各社会组织于6月30日前报送上半年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情况总结及统计表,并于12月30日前报送全年工作情况和相关数据。同时,要及时总结助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形成示范典型材料报送省社会组织管理局,我局将择优向中国社会报社、省垣媒体推送,或在“一网一微一内部资料”中宣传。
联系电话:0971-4399318
电子邮箱:1098436742@qq.com
青海省社会组织管理局
2023年6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