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社会组织特色亮点 激发品牌建设内生动力
民政部印发的《“十四五”社会组织发展规划》中,将加强品牌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特别提出“引导社会组织依据章程、业务范围和自身专长优势,开展专业化、差异化、个性化特色服务,形成更多有竞争力的服务品牌”。2022年年度青海省社会组织发展促进会被列入青海省民政厅青海省品牌社会组织培育名单,根据《关于印发<青海省品牌社会组织培育方案>的通知》青民社〔2022〕178号文件要求,促进会积极打造特色亮点,努力推动组织上等级、有特色、出品牌。
一、基本情况
青海省社会组织发展促进会成立于2001年,在青海省民政厅的指导与监督下,至今已有22年的历史,主要业务包括协助编辑出版《青海社会组织》刊物,社会组织管理工作资料及培训教材,宣传党和政府的有关政策;受业务主管部门委托,开展社会组织培训,提高其依法办会的水平;引导和组织单位会员进行学术研究和经验交流,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开展社会公益活动;为单位会员提供年度检查、等级评估、政府购买服务等咨询服务;承办政府和有关部门授权及委托的相关工作等。
始终遵循章程宗旨,全心全意为社会组织服务,现有会员单位100余家,涉及公益慈善、教育培训、科技文化、房产建筑、文化体育、志愿服务等多个领域。自2019年起连续5年承接“中央财政支持社会组织培训示范项目”,2021 年承接“青海省公益慈善社会组织年检、咨询示范项目”、“全省社会组织数据统计、发布项目”,多次承接青海省科学技术协会“综合示范学会”评估、省级社会组织等级评估和海西州州级社会组织等级评估等工作,为推动我省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积极贡献力量。
二、只争朝夕凝聚党心
青海省社会组织发展促进会积极推进“抓党建”促发展,以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为核心,巧用、善用、活用党建引领这一动力“引擎”,多措并举驱动综合示范品牌社会组织提质增效。2022年,青海省社会组织发展促进会联合青海省交通物流协会、青海久悦慈善协会、青海省融资担保业协会成立联合党支部,紧扣全面从严治党,从严落实管党治党主体责任,以“党建引领生产经营”为抓手,将党建工作与社会组织发展、乡村振兴等工作紧密结合,用党建引领公益,以公益推动党建,不断提升社会组织发展党建工作的内生力。一是组织全体党员干部通过微信学习群、学习强国APP、党建网、党建报等多种渠道认真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论党的自我革命》、习近平《关于调查研究论述摘要》等著作和文件精神,坚持每季度上一次党课,每月组织党员召开座谈会,支部成立以来组织政治理论学习30余次。二是严格落实“三会一课”、组织生活和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撰写2022年度及2023年度支部年度党建工作计划及学习计划共计4篇,并依据上级新理论新政策实时更新学习内容;党支部联合会员单位青海省善行天下公益服务中心、青海省社会工作协会、青海省年保玉则慈善基金会等社会组织共同开展“社会组织颂党恩,携手喜迎二十大—迎国庆”、“初心如磐 使命如炬—庆七一”等大型主题活动。截至目前,共计开展主题党日活动9次、支部书记讲党课3次、党员讲党课1次、推选优秀党员1名,合格党员4名。三是把党建工作融合渗透到社会组织工作中,开展多支部联合党建活动、组织举办各类培训班,如:新任社会组织负责人培训班、乡村振兴培训班、负责人能力提升培训班、公益组织能力提升培训班,把党建工作首要培训内容,邀请省内外党校专家、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专业教授围绕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如何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提升党务工作者的能力和水平等多方面为全省社会组织进行授课。
三、凝心聚力同向同行
充分发挥了服务国家、服务社会、服务群众、服务行业的功能作用,不断“造血强基”。青海省社会组织发展促进会在省民政厅的领导下,积极开展各类活动。一是助力疫情防控,促进会鼓励全体工作人员及会员单位成员无论身在何处都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群众中为社会组织助力社会服务做表率、树形象,促进会联合青海省交通物流行业协会、青海省银行业协会、青海省阜阳(安徽)商会、青海省雪域仁济慈善基金会共筹集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142000支、防护服620套、84消毒液380桶、医用隔离护目镜849个运往一线,并积极组建志愿者团队,奔赴抗疫一线为服务社会贡献力量。二是助力抗洪救灾,2022年8月17日,西宁市大通县瞬间强降雨,引发山洪并造成泥石流灾害,为尽快恢复灾后重建工作。青海省交通物流行业协会积极联系55家企业募集资金达10万元,向大通县红十字会捐款;青海久悦慈善协会迅速发起倡议,会员们积极响应,仅一天时间定向筹款9万元,用于大通灾区灾后重建,同时24名协会会员第一时间奔赴救援一线,每天24小时值守在大通县安置点,以实际行动、积极参与到灾区援助。三是加强交流培训,协会交流活动等活动,在省内举办新任社会组织负责人培训班、乡村振兴培训班、负责人能力提升培训班、公益组织能力提升培训班、等级评估培训班、年度检查工作实务培训班16余次,参训人数达3000余人,培训社会组织约2000余家;2023年举办我省首次在外省的社会组织大型培训班,共计100人参加,100家社会组织参与,学员们关心的问题进行了详细讲解,并就机构建设、社工服务、社区治理、项目管理、品牌建设、互联网筹款等方面进行深度交流探讨,通过与外省优秀社会组织交流,标志着我省社会组织迈入高质量发展模式,不断拓宽思路、创新方法,努力为青海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四是做好社会组织年度检查初检工作,邀请省级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负责人、省内会计师事务所工作人员对社会组织年度检查相关内容为全省社会组织进行线上线下专题视频培训。2021年度向社会组织管理局报送工作报告和财务审计报告663家;2022年度向社会组织管理局报送工作报告和财务审计报告607家,顺利完成年度检查初检工作。五是做好社会组织等级评估工作,由青海省民政厅牵头,邀请高校社会学专业教师、部分社会组织秘书长等专业人才组建社会组织评估委员会,累计为70家全省社会组织进行评估指标分析、问题专业解答及等级评估工作,助力社会组织评估工作制度化、标准化、高效化。六是强化宣传推广,积极参加每年的社工主题宣传日活动、青海省社会组织发展促进会坚持用心用情做好社会组织宣传推广工作,收集、整理全省社会组织(民办非企业、社会团体、基金会)活动风采,以图片、文案、短视频相结合的形式定期编辑并在青海省社会组织信息网、微信公众号、腾讯新闻、网易新闻等平台进行发布,自2021年起群发信息77次,发布内容党建类40余次、社会组织状态类130余次、管理类120余次、通知类10余次、社会组织财务知识10余次、品牌社会组织培育展播14次(共70家培育社会组织),有效提升了协会及会员单位在行业及辖内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
四、标定方向共赴征程
严密的组织体系是社会组织持续稳定发展的力量所在,提高社会组织法治意识、规范化意识和诚信意识,引导督促社会组织完善内部组织架构,推动社会组织发展从“多不多”“快不快”向“稳不稳”“好不好”转变,对提升社会组织综合能力有着重要作用。青海省社会组织发展促进会严格按照《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组织管理严格规范社会组织行为的通知》民社管函〔2021〕43号文件要求,严格按照章程设立的会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等履行民主决策程序开展业务活动,并将党组织参与重大议事决策写入章程。促进会每年召开2次理事会,审议通过各类规章制度、发展规划、入会退会等重要决策;配备2名独立的财务工作人员,负责财务账目核对、项目审计、工资发放等工作,同时向公众公开促进会年度财务支出、财务报告及内部管理情况等信息。
冀望未来,大道宽广。踏上新征程、阔步春风里,我们应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坚持守正创新,保持战略定力,发扬斗争精神,勇于攻坚克难,通过创新公益活动思路,打造社会组织特色品牌,突出促进会带头引领作用,从经济、文化、教育和医疗等方面,精准有效地对贫困地区开展综合性社会公益帮扶工作,创新性地将被动性、突发性、临时性的公益活动转化成主动性、常态性、长效性的行动,以团结奋进的傲人姿态,推动社会组织发展跃进新时代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