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努力打造具有高原特色的养老服务青海样板
青海恒生长者照护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成立于2016年10月,是一家集养老、医疗、康养为一体的“医康养结合”型养老服务机构。中心总占地面积6.66万平方米,设置床位1040张,开放床位500张。经过8年发展,逐步形成了“社区居家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率先推行“医疗+养护+康复”服务模式,为老年人特别是高龄、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提供了较好的养老和康复场所。中心始终坚持以“创行业标杆,建美好未来,做持续经营高成长型企业”为愿景,以“让老人舒心,让家人放心”为服务宗旨,牢记为老人谋幸福、为党和政府分忧的初心使命,严格按照国家和省市县有关养老服务机构、护理院规范要求建设运营,不断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和岗位职责,形成行之有效的系列标准化工作制度,2022年11月通过青海省服务业标准化试点验收。中心先后被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老龄办授予“敬老文明号”称号,被青海省民政厅评定为“四星级养老机构”,被海东市民政局授予“养老服务创新单位”荣誉称号。今年5月被中国社会福利与养老服务协会授予“十年磨砺.奋发有为 百家品牌会员单位创新成果奖”。
(一)健全服务体系,拓展医养结合服务模式
面对日益增长的老龄化需求,中心按照国家、省、市相关政策和发展形势,坚持以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资源共享的工作原则,积极探索“以医疗为基础,产业为支撑,康养为重点”的运营模式,坚持先行先试的发展思路,整合各方面优势资源,积极探索和推进医养结合养老产业的健康发展。在为入住老年人提供养老照护、康复理疗、医疗救护、健康咨询、生理监测、健康管理等功能于一体的一站式服务外,借鉴国内先进经验和成熟模式,借助配套的设施资源、技术和人才优势,优化服务项目,创新发展模式,不断拓展老年人的服务项目,先后组建了9个社区的日间照料服务中心、2个社区的老年活动中心、7个镇办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100张家庭养老照护床位服务项目,着力构建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医护康养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将服务触角延伸到居民家门口,实现送医送药送健康,市民家门口就医养老,加快推进了医养融合布局。
(二)创新服务模式,构筑医养结合服务基础
面对老龄化的加快,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口的大幅增加,老年人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和生活照料需求日益强劲,为满足老年人的养老和医疗服务需求。中心所属的恒生康复护理院和康养中心在医疗服务中融入健康养老理念,遵循“未病先防、既病防复”的治疗原则,通过整合传统的治疗方案,融入“大健康、大养老”工作理念,对医养结合服务模式进行了积极探索。在开展传统生活照料服务的基础上,突出“医疗-养护-康复”有机融合的医疗康复保健服务,重点为慢性病老人、恢复期老人、残障老人以及绝症晚期老人提供养老和医疗相融合的服务,帮助老人改善自身的健康状况。针对患病老人和病后或术后康复的巨大需求,从建立老人健康档案开始,根据个体化健康监测和评估,设计有效的健康干预方案,配备中医师、康复治疗师、按摩师和专业护士等人员,负责老人的日常健康服务,及时为老年人提供健康监测、评估和中医养生保健工作;每天由医生进行查房,根据需要为患病老人开展康复、按摩、理疗,每月对老人进行一次身体健康状况评估,开展一次心理咨询,给予老人健康和精神上的关怀和心理疏导等服务;对半失能老人结合其需求给予肢体功能锻炼、语言功能训练、褥疮护理等服务,形成“医疗、养生、康复、护理”有机融合的服务模式,随着医院整体业务能力的提高和加强,医院的服务半径、诊疗范围也在不断扩大,构建了运行有序、服务品质良好的服务建设新格局。
(三)发挥资源优势,推动医养结合品牌建设
针对老年人生活照料、医疗健康、精神文化等需求呈多元化、特殊化的发展态势,我们坚持以国家养老政策为指引,以惠民利民为原则,以公共卫生服务为主线,加强和提高服务水平和老人的满意度,在推进医、养、护融合的基础上,立足居家社区老年人的健康养老需求,依托和整合社区等资源为辖区老人提供日间照料服务,围绕老年人的健康保健、医疗卫生、康复护理、生活照料、精神抚慰等需求,为社区老人提供健康保健、健康巡诊、免费体检、慢病管理、疾病诊治等服务,确保老人健康有人管、大病早发现、急病易转诊,为老人提供安全有效的康复训练、日常照护、文化娱乐等服务,全面推进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实现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向老年人的广覆盖。
下一步,我们将根据国家养老政策和青海特殊的地理环境,转变思想,与时俱进,克服传统养老观念和模式,坚持走医养康养相结合的道路,不断把医养康养相结合养老事业做好、做强、做大。同时重点向“高原生态养老”方向发展,并把“高原健康旅居养老”等康养产业融入中心发展规划中,为全省养老事业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