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进一步增强党建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功能,发挥“走在前、作表率”作用,凝聚起社会组织广大党员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为我县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海晏爱民社会服务中心根据上级民政部门的有关要求,先将我中心党建品牌培育工作总结如下:
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上级部门党建工作要求,坚持政治统领、坚持夯实基础、坚持问题导向、坚持落实责任、坚持创新创优,围绕中心、建设队伍、服务群众,着力提高我中心党建工作质量。
品牌创建目标
创建党建特色品牌,是强化服务理念、拉高工作标杆、发挥党组织作用的一个重要载体。把党的建设融入到我中心发展大局中,突出党建与业务工作的深度融合,找准结合点、选好切入点、抓住着力点,把党建品牌做实、做细、做出特色,使之成为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服务发展的重要平台和示范阵地,力求发展成为内部治理好、服务水平高、社会信誉优、示范作用强的党建品牌社会组织。
培育对象简介
海晏爱民社会服务中心成立于2017年8月,是海晏县第一家集社区服务、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社会咨询、社会工作等专业的服务机构,截至目前,中心在职员工78人,其中,党员14名,预备党员1名,入党积极分子5名。少数民族37人,平均年龄28.5岁。
始终以党建为引领,建立以社会救助经办服务为主的“红色”经办服务队,并建立创造型青年志愿队伍,创新志愿服务,推动志愿服务“多元化”,探索打造“社会群众需求、志愿服务满足”的标准化、精准化志愿服务团队。以全县6个社会工作服务站为主阵地,建立“服务群众、爱心帮助”的“经办员+服务员”式志愿队伍,用心将“红色”经办服务队做优、做精、做细。在全社会树立起“服务大众、服务社会、服务发展”的良好社工形象。
通过近几年的发展,海晏爱民社会服务中心已成为青海省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全省青年就业见习基地,海北州“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示范点、先进基层党组织及劳动保障A级企业、“两新”组织党员孵化中心、青年就业见习基地、青年创新创业孵化基地。荣获“全县红色先锋党支部”“全县五四红旗团支部”、2021年海晏县首届“农商杯”创新创业技能大赛一等奖。
培育的党建品牌
海晏爱民社会服务中心计划创建的党建品牌是“112+”工作法,其主要内容:即一带、一孵、二提升、服务+3新型服务模式。
一带:通过日常业务的拓展,中心解决本地区部分应往届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青南计划”服务期满等青年的就业,一方面缓解本地区就业问题,另一方面也孵化更多的创业青年,同时也为我中心的长久发展奠定人才基础。
一孵:针对当前全县“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党员发展无依托、组织关系难转接、以及“两新”组织党员管理难、党组织覆盖难、组织生活不规范、开展活动无质量”等问题而探索实施的“两新”组织党建由无到有、由弱到强的工作推进模式。下一步我中心充分发挥“小中心”孵出“大党建”的工作目标,在“两新”组织党建中做好孵化中心的“加速器”和“服务器”,确保真正发挥在“党员培育、党员管理、组织覆盖、先锋带动”等方面的“孵化”作用。
二提升:
提升服务政府能力:以现承接的政府业务为出发点,准确把握社会公共服务需求,充分发挥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参与的现代公共服务体系,健全工作机制、注重示范引领,探索多种服务模式,加快培养一支高素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
提升志愿服务能力:以“红色”经办服务队为引领,建立创造型、创造型青年志愿队伍,创新志愿服务,推动志愿服务“多元化”,探索打造“社会群众需求、志愿服务满足”的标准化、精准化志愿服务团队。
+:服务+3新型服务模式
我们将以“党建就是生产力,党建就是凝聚力”的发展理念,认真开展中心组织体系建设,以团、工会、妇委会、关工委等群团组织为基础,以党建为引领,努力争创“服务+3”(经办服务+志愿、慈善、社会力量参与)的一站式综合社会服务新模式,把单枪匹马的经办员打造成通宵达旦的服务员、不辞辛劳的跑腿员。
培育目标
(一)强党建树形象,行稳致远强根基。坚持“强发展必先强党建”的理念,强化主动进位意识,在全社会树立起“服务大众、服务社会、服务发展”的良好社工形象。
(二)补短板强服务,党建与业务双提升。坚持把党的建设作为推动各项社会服务工作的强力引擎,坚持“抓强党建促业务、抓强业务促党建”的工作思路,在“双强”中实现党建与业务的“双提升”。
(三)强自身抓拓展,助力“两个”覆盖做贡献。认真开展中心组织体系建设行动,不断加强基本组织、基本队伍、基本制度、基本活动、基本保障建设。
(四)守初心担使命,实干担当强作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我中心将坚持在全县政企、各级群众中开展好各类公益服务,作为践行初心和使命的有效载体,积极筹划各类参与度高的社会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