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

【青海品牌社会组织培育展播】玉树州藏族古建筑业协会

日期:2023-08-30 11:05:30 浏览:



根据青海省民政厅、中共青海省委组织部、青海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青海省乡村振兴局联合下发的《关于开展青海省品牌社会组织培育工作的通知》有关要求,我协会随着城镇及乡村的大量民族特色风貌建设任务以及近几年来各级政府和政府各部门对民族地区传统村落的保护力度加大。需要大量的民族建筑传统工艺技术在现代建设项目中的运用。以玉树重建中的民族风貌建设和即将迎来的传统村落保护、美丽乡村建设、特色镇村建设为导向,玉树藏族古建筑业协会成立以来,作为行业指导单位和协会,先后获得了很多项目施工和通天河流域各大寺院宗教建筑的表彰,协会法人代表的事迹在中国民族报、中国建设报、中国民族网等大型期刊网络门户刊登,其在玉树重建、传统村落保护、民族传统建筑工艺技术传承发展中的重要贡献。

玉树州藏族古建筑业协会,自2014年起展开古建筑的寻根工作,历经2年后,于2016年7月正式成立,成立大会上,全体会员审议并通过了协会章程、会费收支管理办法和协会领导层选举办法,并选举产生了协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会长、常务副会长、副会长、秘书长等。协会以社会需求为起点,以培育发展为重点,2016年起先后召开过首届藏区古村落保护发展论坛暨民居藏建两专委会、第二届玉树传统古村落文化学术研讨会、中国古村落保护论坛暨玉树州第三届古村落保护学术研讨会的重大会议。随着时代的变迁、经济的迅猛发展与扩张、同时在4.14自然灾害的摧残之下,不少承载着乡土文化和历史记忆的传统村落文化。正在渐渐地被现代文化蚕食,古村落文化的保护就显得异常迫切历经六年左右的时间,玉树州藏族古建筑协会在传统古村落的信护、修缮、测绘等的工作进度明显,可谓是卓有成效。

发展乡村振兴品牌性社会组织,特色产业振兴发展可以为古建保护提供持久动力,依托古建筑文化资源优势培植特色产业,充分挖掘乡村多种功能和价值,推进古村落产业交叉融合,加快发展根植于农牧乡村、由当地农牧民主办、彰显地域特色和乡村价值的产业体系,推动乡村产业全面振兴。产业的兴旺必然带来经济的发展,经济的发展使得村落保护的资金投入有了稳定的保障,投入资金的有力保障会使古建筑的保护更加从容,古建文化的良好保护状态反过来又会促进产业的兴旺。

作为玉树地区丰富的古建筑资源的保护主体,于2016年在州委州政府的高度重视及州文联的组织协调下隆重成立,尼玛同志任协会会长。现协会共吸纳了183名会员, 主要由从事我州各地区古建筑行业的各类工匠及古建筑相关专家构成,是一支充分了解我州古建筑行业并具备相关建筑技能的专业人才队伍,对将来我州古建筑行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自2016年7月16日邀请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著名专家学者参加了首届藏区古村落保护发展论坛。

       2、2017年玉树古建协会举办第二届玉树传统古村落文化学术研讨会。

       3、2017年11月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颁发:藏羌山地民族传统建筑营造技艺实训基地。

       4、2018年9月中共玉树州委玉树州人民政府颁发玉树州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单位。

       5、2019年玉树古建协会举办中国古村落保护论坛暨玉树州第三届古村落保护学术研讨会。

       6、2020年至2021年沿长江、黄河、澜沧江流域共设立23处古村落生活体验区,广泛培养村落建筑工匠,开展文物普查工作。

       7、2022年对通天河两岸麦松村、宋当村、歇格村、达哇村,古渡口直门达村等20个村落进行资料收集整理并推荐申报至第六批中国传统村落中。   

我会于2017年进一步加强古建筑文化系统性保护,健全村落保护传承体系,提高建筑保护传承水平,加大非遗传播普及力度,推进村落调研工作,运用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方式对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实施全面记录,形成古建档案制度,加大对古建有关文字、图片、音频、视频以及实物资料的搜集、整理,充分利用村落调查成果,完善古建档案体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二十大重要会议精神,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玉树地区一市五县古村落文化普查建档工作中采取家底摸清调查等方式围绕新时代新任务,统筹协调非遗保护传承与经济发展、城乡建设、社会治理、民生改善等的关系,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工作方针,深入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发展工程,与玉树州拉布民族古建筑有限公司战略合作,参与玉树地区古村落、古建筑等乡村风貌打造的乡村振兴工程,切实提升非遗保护传承工作水平,不断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