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社会回馈爱,奉献爱,青海久悦慈善协会成立于2020年10月从此久悦慈善在公益事业的道路上开启了破冰之旅,在新时代的大背景下,为爱启航!围绕协会宗旨,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在努力打造品牌社会组织狠抓工作重点,积极助力乡村振兴工作,帮助乡村困难群众,开展下乡助农、助企纾困、儿童扶智进乡村、交通安全下乡等活动。
2021年7月河南的洪涝灾害,协会内部定向筹集款物近17万元,采购救援物资会长带队亲赴河南灾区参与救援。2021年疫情期间协会组织消杀队伍,用会费8万余元采购消杀设备,药业,防护用品等对西宁近百个单位和场地进行无死角的公益消杀,消杀作业长达一个月,消杀面积达90余万平方米,协会组织会员达500多人次,2022年8月,西宁市大通县青山乡强降雨引发山洪,协会内部定向筹集款物近11万元,灾害当晚会员应军荣将2万元的救灾物资送达灾区,余款会员大会决议同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温暖家园项目配套,资金继续用于备灾采购物资和应急救援车辆使用,目前执行完毕,累计用款近20万元。
2022年消杀工作一直进行着,火车站为百辆公交车乘客捐赠防疫口罩,12月疫情非常紧张的状态下,会长闫立彬发动会员单位为果洛州玛沁县人民医院捐赠价值372000.00元的疫情防控救护车2辆,同时协会组织志愿者参与疫情防控达1600人次,遍布西宁各角落。
2023年久悦慈善协会主要完成活动,儿童交通安全进乡村,爱心送考乡村行,为乡村备灾组建应急救援队,五社联动进社区,关爱乡村高龄老人,文明过清明,广场备灾宣传,省外培训,省外慈善组织调研,社区网格合伙人等活动累计20余次,受益人数达2000余人,活动经费近5万余元.不足三年里闫立彬组织会员为疫情防控工作,社会救助,乡村振兴等工作捐赠款物合计100万元以上,参与志愿者达2600余人次,服务各族群众达10万人以上。
青海久悦慈善协会高度重视党组织在慈善事业中的引领作用,积极推进党建与慈善深度融合,激发社会活力,反应公众需求,整合慈善力量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协会通过不断地努力,获得财政厅民政厅税务局联合下发的免税资质和税前扣除资质,活动获得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2022年被民政厅评为青海AAAA级慈善组织,同时被民政厅和乡村振兴局列为乡村振兴品牌协会正在重点培育中,被省文明办和中国志愿者协会评委为中国先进志愿者组织等诸多荣誉,各大媒体均有报道。
青海久悦慈善协会联动会员及志愿者力量,志愿者全部实名认证并结合志愿汇平台技术进行审核。协会有序扩大慈善范围,业务管理和财务管理有待提升,协会正积极参与社会组织培训工作,各部门组织的培训久悦无一次缺席,不断加强自身能力建设,向着规范化,专业化方向不断努力奋进。期望更多的人关注久悦,携手慈善,参与慈善!为了更好的服务社会,奉献爱而努力,为乡村振兴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乡村振兴是国家战略,旨在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为了顺利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落实各项任务。协会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叙述。
一、促进农业发展
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生产力是乡村振兴的关键。需要加大投入,引进新技术,推广优质品种,建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推广农业科技创新,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培育新型农民等措施,实现乡村经济的多样化和可持续发展。
二、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
乡村振兴的基础,需要加强乡村供水、供电、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公共服务设施,提高农村居民生活水平。在巩固现有基础设施的基础上,尤其需要建设新型城镇化,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以此为基础完善城市和乡村的协调发展机制。
三、推进新型乡村社区建设
新型乡村社区建设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需通过优化农业、工商业、居民和公共事务等组织形式,建立一系列新型乡村社区组织,推进农村社群建设,构建乡村管理合作机制,提高乡村社会文化水平等措施。
四、推动产业
强调优势产业,提高产业链条质量,整合产业资源,推动农业机械化和信息化。稳步促进农业、农村服务业、小城镇工业和非农业发展,加强技术创新,完善市场体系和流通机制,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五、加强政策保障和资金扶持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加强政策保障和资金扶持。需要制定完善乡村振兴相关政策,建立资金扶持体系,在支持农业产业发展的同时,注重加强乡村人才培养和农村卫生、教育等公共服务的加强。
六、强化乡村治理和监管实现乡村振兴需要强化乡村治理和监管。需要完善乡村组织机构和村规民约,优化农村治理结构,强化农村社会管理,推进法治乡村建设,依法维护农民合法权益。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采取多方面的措施,包括农业发展、只有通过各项措施的相互配合,才能够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农业、教育、医疗、文化、旅游和环境等多个领域,需要综合施策。因此,青海久悦慈善协会正在深耕慈善组织参与乡村振兴的切入点,精准投入到乡村振兴工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