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电力行业协会(以下简称:电力行协)成立于2001年4月,属行业性社会团体,主要职能是协助政府实施行业管理,参与社会治理,维护会员单位合法权益。成立二十余载,始终以“服务会员单位,服务电力行业,服务政府部门,服务经济社会”为使命,坚持“忠诚于党,忠于职守,服务行业,奉献社会”的服务宗旨。近年来,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省民政厅、省发改委等政府主管部门决策部署,以党建为引领,以服务电力行业可持续发展为宗旨,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强化社会组组责任担当,维护会员单位合法权益,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电力行协办公地点位于西宁市城西区新宁路14号国网青海省电力综合大楼,现有工作人员29人。目前下设理事会工作部(会员管理部)、培训鉴定部(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电力行业职业能力评价基地、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电力行业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分支机构)、评价咨询部(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电力行业信用体系建设办公室青海评价咨询中心)、《青海电业》编辑部和史志编纂办公室等5个职能部室。各类软硬件设施齐全,功能完备,办公自动化信息系统与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网站互联互通。现有单位会员116家,个人会员4人。会员单位覆盖青海省多种所有制的发电、供电、电建、用电、科研、设计、制造和涉电类多种经营等,会长单位为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
发挥党建引领作用
电力行协成立之初党组织同步建立,时至今日,在省民政厅、业务主管单位及上级党委正确领导下,以党建为引领,以业务为抓手,坚决贯彻执行中央及上级党委决策部署,发挥党组织总揽全局,示范导向和辐射帮带作用,通过“党建+业务”、“党建+志愿服务”、“党建+公益”等新模式,严格执行“三会一课”制度,充分发挥党组织示范引领作用,在不断夯实党建基础的同时,有效促进了各项业务工作顺利开展。近年来开展主题党日活动50余期,各类主题党建活动10余次,参与人次累计超过200人。工会组织在党组织领导下,以“徒步健身+党建”模式,开展各类文体活动近20次,参与人数近300人次;同时,以党员示范岗、党员责任区为依托,以共产党员服务队、青年志愿者服务队为主力,在社区义务劳动、创城政策宣讲、社区核酸检测志愿服务、道路引导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300余人次参与了各类志愿服务活动;与省工信综合党委民企局党支部、西堡学校党支部联合开展联学联建活动,为贫困学子捐赠学习用品等物资。电力行协党组织先后荣获全省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并被确定为全省“两新”工委党建联创基地,被省工信综合党委授予党建工作“五化”示范点,2022年又成功入选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最佳志愿服务社会组织候选单位。
助力行业高质量发展
贯彻落实国家能源转型、碳达峰战略,牵头成立青海省清洁能源持续发展促进会,助力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支撑青海率先实现碳达峰;开展“青海电力工业80年发展成就宣传展示活动”,近百万人次参与网上互动;创建微信公众号、视频号, 及时发布有关电力新能源、企业诚信建设等各方面的行业信息,以及会员单位工作经验交流、最新科研成果等;组织召开会员单位联络员工作会议,并开展红色主题团建活动;开展走访会员单位活动,及时了解会员单位生产经营情况、需求与诉求,向政府有关部门及时反馈相关情况和问题;积极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信用体系评价、QC小组成果和创新成果发布、协调组织会员单位开展业务培训等,为助力会员单位健康发展做出积极努力;近期拟成立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法律分会青海电力行协工作站,为会员单位提供合规管理、鉴定及纠纷调解、工程项目全过程咨询服务等工作。电力行协连续多年保持“4A”级社会组织称号,先后获得全国先进社会组织、电力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先进鉴定站、“信用电力”知识竞赛优秀组织奖等荣誉称号,2022年被省民政厅推选为全省综合示范品牌社会组织培育对象。
彰显社会组织责任担当
在脱贫攻坚中为玉树州杂多县莫云乡贫困村巴阳村捐赠孤寡老人活动室急需办公和活动用品;在四川汶川抗震救灾、青海玉树抗震救灾、湖北武汉抗击新冠疫情中,党员干部带头,全体党员和员工积极响应,捐款捐物,奉献爱心;建立与所在辖区医财巷社区党委联创机制,先后开展了慰问抗美援朝老战士、为民解困岗位实践、慰问敬老院老人、关爱智障儿童、清扫街道卫生美化环境等活动,累计参与人数达200余人次,捐赠的各类物资总价超万元。
强化社会组织活动规范
以《青海省电力行业协会章程》为遵循,严格按照社会组织管理相关规定运作,按期召开会员大会、理事会、监事会,认真履行民主决策程序,规范开展相关活动;严格遵守非盈利社会组织财务规定,依法收缴会费,合理使用会费,厉行节俭,账目清晰;严格按照协会《章程》规定的业务范围和政府相关部门要求开展各项业务工作,做到令行禁止,照章办事;加大建章立制工作,目前已形成一套行之有效、执行有力的制度体系;充分发挥参谋智囊作用、桥梁纽带作用和沟通协调作用,紧紧依靠会员单位,真诚服务会员单位,不断提高服务水平,依法维护全体会员和行业合法权益,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和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