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加强社会组织信用体系建设,强化行业自律,有效提升社会组织公信力,促进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10月10日,市委平安西宁建设领导小组社会组织专项组开展业务培训,各县区民政局、49家市级行业协会商会75名负责人参加。
培训传达学习了《青海省公共信用信息条例》、《青海省社会组织信用信息管理办法》等文件精神,重点围绕社会组织工作职责、行业信用法治体系建设、信用信息管理范围、修复程序等方面进行解读,并要求:
一是全面推行服务承诺。要重点围绕服务内容、服务方式、服务对象和收费标准做到公开承诺、积极践诺;鼓励社会组织将服务承诺内容向社会公开,接受服务对象、相关单位和社会公众的监督。
二是规范开展各类活动。要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章程规定办理登记、备案事项并开展活动。在开展涉外活动时,要按照外事制度,严格履行报批手续;在接受社会各界捐赠时,要坚持自愿和无偿的原则,禁止强行或者变相摊派;在执行财务会计制度时,要按照《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的要求,做到收支规范、账目清楚。
三是健全行业自律公约。行业协会商会要结合行业特点,探索建立社会评价、失信惩戒和“黑名单”等行业信用管理制度,研究制定行业职业道德准则,规范从业人员的职业行为,增强各类市场主体的诚信和守法意识,推动行业协会商会高质量发展。
下一步,西宁市民政局将在年度检查、评估、换届选举、章程核准等工作中,突出以“诚信”建设为主题,着重围绕财务管理、诚信建设、重大活动报备、行业自律等方面持续推进社会组织规范化建设。同时建立健全投诉举报和查处机制,依法打击非法活动、查处违法活动,把社会组织自律与诚信建设活动不断引向深入。进一步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规范社会组织信用信息管理,促进形成“弘扬诚信、惩戒失信”的社会组织发展环境。
来源:西宁民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