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组织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海北州民政局积极引导、培育、促进我州社会组织有序参与平安海北建设,夯实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推进平安建设根基,实现社会组织参与平安建设常态化。
强化统筹推进,积极动员部署。结合社会组织自身业务工作特点,进一步探索社会组织参与综合治理体系建设,夯实基层社会治理,使社会组织不断释放正能量,助推全州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大局。及时召开社会组织助力乡村振兴和“两地”建设座谈会、印发《关于推进全州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平安建设工作的通知》,动员引导全州社会组织提高业务领域综合能力和服务水平,把专业化、个性化服务触角延伸到基层治理的各个环节,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切实增强社会组织参与平安建设的能力。
消费帮扶行动,助力乡村振兴。全州各社会组织发挥自身优势,主动参与,促进销售,带动会员积极参与消费帮扶活动。刚察县生态畜牧业协会以“生态协会+企业+专业合作社+养殖户”的帮扶模式,协助刚察县吉尔孟乡伊克乌兰乡合作社牧民与青海续泽肉食品有限公司和正式签订了有机牦牛、藏羊产销合同书,销售羊1500只,群众受益186万元。门源蜂产品协会带领会员企业举办各种活动,组织重点企业开启直播带货活动。如:门源百里花海蜂业有限公司进行了多场直播,并与有影响力的网红加强合作,有效提升门源蜂产品的知名度、影响力及销售量,直播达十余场次,观看人数累计100余万人,销售额平均增长10%,突破5000单,共计50余万元。
激发组织活力,加强培育扶持。海北州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孵化基地)创新市域社会治理新模式,社会组织建设与市域社会治理深度融合,不断优化服务功能,主动担当乡村振兴、关爱服务、疫情防控等工作,带动实现新建社会组织更‘强’、已建社会组织更‘优’,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新格局,积极培育社区社会组织。全州四个社会组织积极参与社会救助工作,全年共投入资金1100.85万元用于全州政府购买社会救助服务项目,主要包括基层经办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救助供养、临时救助等服务时的对象排查、家计调查、基础信息系统录入、业务培训、政策宣传、主动发现、绩效评价等工作。依托社会组织有效夯实全州社会救助基础性工作,进一步推进全州社会救助精准、高效运行。
打造党建“+ ”,发挥示范作用。我州坚持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业务,打造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红色引擎”。门源县物业管理行业协会打造党建+服务。协会以党建为抓手,打造红色物业,秉承“红色管家,服务到家”服务理念,以党支部为核心,充分发挥协会工会、妇委会、矛盾纠纷调解中心、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等职能作用,在参与社会治理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组建党员24小时快修队,提供室内水、电、暖维修等便民服务,开展上门紧急维修服务20余次,党员巡逻队维修10次,有效推动了“红色物业”服务融入小区综合治理。祁连县希望之光慈善会打造党建+公益。协会党员45人,其中流动党员27人、固定党员18名。主要开展以关爱孤寡老人残疾儿童、节日慰问、捐资助学等公益行动。自协会成立以来,始终以“奉献爱心、传递爱心、践行公益、服务社会”为宗旨,汇聚社会力量,开展公益活动269余次,捐资捐物153万元,受益群众达790人次。
突出源头治理,疏导化解矛盾。充分发挥社会组织自治性、组织性、公益性、专业性等特点,海北州人民调解协会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专项活动,广泛发动会员积极参与全力排查化解各类社会矛盾、防范重大风险,化解了一批疑难复杂纠纷,为自治州成立70周年营造了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指导基层严格落实村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分析研判会议,做到县不漏镇,镇不漏村,村不漏户,户不漏人,力争矛盾纠纷早发现、早处置。协会成立至今,共排查受理各类矛盾纠纷30267件,受理各类矛盾纠纷5788件,调处成功5710件,成功率为98%。门源县物业管理行业协会建立协会矛盾纠纷调解中心下设16个调解室,50名调解员,覆盖80多家物业小区及劳务公司1家,运用多种方式化解矛盾纠纷,调解员、安全员、物管人员密切配合,既是调解员也是普法宣传员,引导其依法理智处理矛盾纠纷,不断提高便民利民诉求服务能力,今年共调解各类矛盾纠纷98起,开展普法宣传6次、覆盖400余人。
提供社会服务,促进社会和谐。以“提站位、设岗位、建平台、提服务”四项具体举措推动社会组织助力高校毕业生就业,我州各社会组织面向高校毕业生发布招聘岗位66个,设立就业见习岗位65个,社会组织推动会员单位发布招聘岗位53个,实际招聘高校毕业生61人,招收见习高校毕业生56人,海北州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孵化基地)招聘高校毕业生37名。门源县正志公益法律服务中心为群众提供免费法律咨询,组织法律服务工作者为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弱势群体提供法律援助,开展公益性普法宣传工作,参与公益诉讼,开展其他适宜律师参与的社会管理工作。截至目前,办理法律援助案件281件,其中农民工案件181件,妇女儿童100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