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记者从南宁市委组织部组织二科获悉,在去年第四季度开展的“两新”组织党组织百日攻坚行动中,南宁市积极创新方式方法,加大组建工作力度,不断扩大党的组织覆盖面和影响力,全市共有1612家非公经济组织、379家新社会组织成立了党的基层组织,非公企业、新社会组织党组织覆盖率分别比原来提高了14%、7%,实现了“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重大突破。
第一招:联合党委结对建
在不改变驻社区单位党组织隶属关系的前提下,南宁市创建了以社区党组织为基础,驻社区各类党组织为成员单位的社区联合党委,大胆探索区域化党建工作的有效途径。如兴宁区先后建立了20个社区联合党委,将区域内126个机关事业单位党组织、45个“两新”组织党组织纳入联合党委的管理范围。各社区联合党委积极组织引导成员单位的机关、事业单位、“两新”组织党组织与未组建党组织的“两新”组织开展“1+1”结对共建活动,先后帮助29家“两新”组织成功组建党组织。青秀区、良庆区还创新党组织设置方式,将新竹社区、金象社区党组织分别升格为党委、党总支,在社区党组织架构下组建非公经济党支部和居民小区物业管理公司党支部,统一管理区域内非公经济组织流动党员。
第二招:划定网格分片建
南宁市全力推行“网格化”管理模式,依托社区党组织,以10个左右“两新”组织为规模,划分党建工作责任片区,每个片区建立起稳固的片区党组织,将片区内规模以下“两新”组织纳入区域党组织管理网络。如西乡塘区,将辖区内的“两新”组织划分入91个党建工作片区,绘制了完善的片区党建工作网格图,致力构建“网格”管理、全面覆盖的党建工作新格局。开展百日攻坚行动以来,该城区依托片区党组织,创新组建方式,先后新成立了113个“两新”组织党组织。江南区则把所有的规模以上的非公企业划分为48个党建工作“网格”,将“网格”作为组建工作面,整合城区、街道、社区多方资源抓组建,先后在网格内组建“两新”组织党组织近76个。
第三招:楼栋整体联合建
针对城市化进城加快,市区高档商务楼栋较多的实际,南宁市探索在“两新”组织分布密集、流动党员人数较多的商业圈和商务楼群中,采取楼宇联合组建等方式建立党组织。如青秀区以“楼宇党建”为切入口,将社区党建工作触角延伸至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在西南第一高楼南宁地王国际商务大厦建立了5个党组织,吸收、发展了141名党员;并创建了地王国际商务大厦楼宇党员服务中心,为楼栋内流动党员提供党组织关系转接、党费交纳、党务咨询等15项贴心服务,进一步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
目前,南宁市已先后在商埠云集、商业发达的朝阳商圈、埌东商圈组建了106个非公领域党组织。此外,还依托楼栋、小区物业管理公司组建了31个党组织,安排暂不具备条件的“两新”组织党员在楼栋内就近参加党组织活动。这些做法,进一步拓展了党的覆盖面。
第四招:同行同业组团建
针对行业特点明显的“两新”组织,南宁市探索行业党建工作新模式,在同一行业、同一领域组团建立党组织,进一步延伸了党的工作范围。比如,在全区率先成立了南宁市律师协会党总支部,并分别组建了14个律师事务所党支部,将68名律师党员有效纳入党组织的管理范围;在市出租车协会成立了党支部,并依托协会党组织,通过查找、发展党员等方式,先后指导、帮助市第三运输公司出租汽车分公司等10家出租车公司全部组建了党的基层组织,让150名出租车行业党员有了属于自己的“家”;针对和平商场附近商户密集、流动党员集中的现状,兴宁区采取同业组团联建的方式,先后成立了新和平商场党支部、大和平商贸批发城党支部、新和平业主委员会党支部等以商户业主党员为主体的党组织,将党的影响力渗透至个体工商户领域。马山县还根据民办医院党员不多,不具备单独组建党组织的情况,创建了该县首个民营医疗机构联合党支部,将分属于4所不同民办医疗机构的6名党员吸引进来,搭建了党员发挥先进性作用的平台。
第五招:典型带动引领建
在百日攻坚行动中,南宁注重发挥市级“两新”组织党建示范点的品牌效应和带动作用,以示范点建设为契机,用看得见、摸得着的党建工作实效来示范引领“两新”组织组建党组织。如市级基层党建示范点之一的南宁市佳达纸业公司党支部与宾阳县安利纸业公司、中原纸业公司、腾龙纸业公司3家未建立党组织的企业结对共建,帮助他们组建了3个独立党支部;宾阳县祥和工艺厂探索创新、总结宣传“产业链上建支部”做法,带动宾州镇香葱产业协会、新桥镇纸业联合协会成功组建了党组织。在先进典型的带动下,南宁云飞商贸公司、广西鹏达制衣公司、翠峰幼儿园等一大批“两新”组织业主纷纷主动要求组建党组织,实现了由“要我建”到“我要建”的转变。
此外,南宁市还依托各类农业产业协会组建党组织,建立了148个各类农村专业协会党组织。通过建立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联系点2461个,选派5157名党建工作指导员,指导、帮助“两新”组织组建了339个党组织。在“两新”组织中查找了“隐性”党员1208名,为“两新”组织推荐、招聘党员员工222名,发展332名优秀员工入党,积极为组建党组织创造条件、提供保障。(本报记者赵金玲)
来源:南宁日报